中学英语阅读如何展开

2019-08-07 10:00田喜娟

田喜娟

摘要: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阅读方面,阅读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文化整体感应以及实际运用障碍。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有所改革,才能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素养适应更高的运用。就此问题,本文对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浸润式教学法;文学阅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083-1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学生应该在此阶段形成基础性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在当下素质教育以及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英语教育越发显得重要。可是从实际情况看,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效果明显不佳,尤其是阅读方面,阅读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文化整体感应以及实际运用障碍。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必须有所改革,才能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素养适应更高层次的运用。因此就需要中学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方面有改进,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做出课程改革,以英语阅读为基础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浸润式教学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英语教学提倡“浸润式”教学,即不只关注知识点本身,而是尽量让知识点与语言的学习相结合,在课堂中表现为教学模式与语言素养相联系。由此可知“浸润式”教学打破了以往为了应试而产生的“灌输式”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英语语言环境。可以这样理解,“浸润式”是一种师生双边学习模式,既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全语境化,也要求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积极性。所以“浸润式”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设置阅读情境,使潜移默化学习与有目的学习结合

当前,由于长期应试教学的影响,大多数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依然以教授具体单词、分析语法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词、句,而很难进入语境。而运用“浸润式”教学方法,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可以进入语境中。

在与阅读对应的语境中,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英语母语的文化背景,与此同时提升自己的语感。这种近乎无意识的学习有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却是一种培养英语素养的长期方法。教师在阅读之前讲述大量与阅读有关的背景知识,这样使得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与潜移默化的语境感染相结合,从而提升阅读水平。

2.增强英语语言输入,全英语境与高密度支持

“浸润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要使用全英文与学生交流。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相关背景时要使用英文,这在无形中就已经提供了语言环境,并且使学生从阅读中练习“听”的能力,这就是要形成语言刺激。为了实现这种语言“刺激”,就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目标语言的信息要密集,表达方法足够多。因此全英语境和高密度输出必须同时存在。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两个问题:(1)保持高密度语言输出的同时,还要保持口语的正确性和适中性。(2)在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时保证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这样做是因为要符合中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和心理效应。

3.保证阅读效果,说写与交流性原则结合

在英语阅读教授时运用“浸润式”方法,保证阅读效果,就必须充分调动师生间的互动。教师采用任务教学法,实现课堂讲授,另外,学生也应该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来体现自己的主动性。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框架和语境感悟。

课堂上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提高“说”的能力,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在说英语的同时设置与讲述阅读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下完成写作练习。

二、文学阅读课设置

对中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除了上述教学方法的革新,应该在课程设置上也有所变化。对此,应该设置专门的英语文学阅读课,在英语原著阅读中培养学生英语素养,以此形成自己系统的阅读体系。文学阅读课的教学活动,以及课程模式也相应地成为我们讨论的着眼点。

1.文学阅读课的教学活动

英语文学阅读与汉语阅读最大的不同就是,由于生僻词会造成阅读困难和阅读疲倦,因此英语的文学阅读课的教学任务就分为三个部分。(1)读前,也就是导读阶段应该将文中的生僻词查出来,注明英语释义和音标。了解有关于写作和作者的背景知识。此外应该进行跟读录音。(2)读时,理解阶段应该做到理解情节和具体人物关系,赏析英语的语言之美,探讨文本中象征意义,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3)读后,应用阶段,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影视、评价、反思等活动。以《小王子》为例,阅读之中,学生势必会对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有所思考,在应用阶段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这样既可以达到深入理解文本的效果,又可以背诵著名段落,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开口说英语。

2.文学阅读课的课程模式

文学阅读课的课程模式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师讲述为主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之中应该属于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因此文学阅读课程应该有以下三种课程模式。

(1)任务展示课

任务展示课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带着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在课外完成阅读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分享,分享的内容包括对英语文学作品中情节的掌握、人物的认识等,教师针对学生做出的分享帮助学生对作品的情节、主题和人物作进一步的理解。具体操作应该为:课前将阅读任务分配该小组,时间最好是节假日,这样可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每个小组由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汇总分享。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应该做好笔记,向分享者提问。

(2)综合分析课

综合分析课针对文学阅读中的某一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分析、交换意见。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该做好引导,从宏观角度把握作品的主旨,结合中学生的心理,以作品中积极的因素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以及语言的兴趣。

(3)听说读写实践课

文学阅读课的最终点还是落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通过读写实践课,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应用,这样才能使得英语阅读形成良性循环。首先,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积累词句,在课堂上,教师又通过引导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词句放入语境的理解,然后教师又进行专门的聽说读写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素养。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在新课改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门学科,由于母语环境的不同等原因,英语阅读显得极其重要,所以不管是老师教学的方法还是课程模式,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英语阅读出发拓展到语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