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阅读的初中数学审题分析教学

2019-08-07 10:00黄艳华
关键词:初中数学

黄艳华

摘要:与小学数学教学不同,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仅需要注重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其知识点的难度相比于小学教学也是向上提高了一个档次,并且学生们在考试当中所遇到的习题将不仅仅对于学生们掌握知识点的能力进行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学生们在学习和考试当中所遇到的题目将较少直接给出解题所需要的条件,而是将之隐藏在题干当中,对于学生们的信息提取能力进行考察。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结合考试热点,对于知识点进行教学,还需要顺应中考考核要求,培养学生们基于文本阅读的数学审题分析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审题分析教学;解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096-1

与大多数情况下直接给出学生们在解题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的小学数学考核相比,当前中考的命题更偏向于将题设条件隐藏在题干当中,对于学生们的审题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并且,试卷中偏难题的题干也正呈现着文字描述逐渐增长的趋势。同时,受到长期进行题海训练所形成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们在解题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将题目内容与之前所做的练习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审题不仔细,忽略题目中的条件,出现解题失误的情况。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注重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从“基本功”入手,对于学生们的审题分析能力进行培养。

一、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知识点的文字性描述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都会采取将书本中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向学生进行介绍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节省学生们在课堂上阅读课本的时间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公式以及定理的内容。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省略了学生们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了解并自行总结知识点内容”这一环节的。短期内看似缩短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点所需的时间,然而却不利于对学生们的信息提炼和要素总结能力进行培养,这导致很多学生们在遇到“定义新概念”题型时,难以从文字描述当中,有效总结出一套与平时所学知识点内容和规则不同的运算方法。

因此,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对于知识点进行文字性描述,并对于学生们提炼文本要素的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进行《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课的教学时,我首先采取文字表述与图像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这三种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让学生们在完成学习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对于这一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我一方面加深了学生们对于该知识点的了解,并通过重复描述的方式加深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印象;同时,也对于学生们分析和归纳文字描述,并从中提取出对解题和学习有利的信息的能力,为他们更好地解决概念类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向学生示范分析方法

就方法教学而言,让学生们掌握解题分析方法的最直接途径,无疑是在日常的习题讲解课上,通过向学生们展示分析方法,剖析解题思路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模仿和学习,并以此来让学生们了解到在解题过程当中,注重观察题干条件,并从中抽取解题信息对于解题的重要性。同时,在向学生们展示试题分析方法的过程当中,也有利于学生们逐渐掌握解题时所应当具有的步骤套路,减少学生们在解题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遗漏和失误。因此,我們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注重对于题目当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以及答案进行讲解,同时也需要注重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模式的展示和分析。

例如,在进行一道立体几何题的讲解时,我首先会为学生们列举出题干以及图形当中所展示出来的各种解题条件,并将题目所要求证明的结果写在一边,进而方便学生们观察和分析得出结果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并最终采取做辅助线或是证明的方式对于这些题干中缺失的条件进行补齐。通过这种题目讲解方式,一方面能够使我的解题过程更加直观化,方便学生们对于这些内容进行理解,另一方面,这种列举条件和推导过程的讲解方式,实际上是对于我在解题过程当中的思维流程的一种展示,通过这种展示过程,能够让学生们从中学习高效化的分析和解题方式,进而促进学生们解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适当改变题设条件,对于试题进行拓展

思维定式的形成对于学生们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言有利有弊,一方面,思维定式的形成能够有效减少学生们的解题时间、提高学生们的解题效率,然而与此同时,学生们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在遇到相似的题型时,很容易先入为主的采取相对固定的解题方式进行问题解决,而忽视了对于题设条件以及题干内容进行分析。应对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取对于相同题目的题设条件进行适当的修改的方式,让学生们尝试在同一大背景下针对不同的题设条件进行解题。从而在加深学生们对于知识点印象,促进学生们思维能力提高以及题感的形成的同时,培养学生们分析和把握题干内容的能力,促进学生们解题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我在介绍完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们自行对课本中的例题进行解答,在此之后,我又通过不断改变例题当中的条件的方式,让学生们分别使用了“SAS”“ASA”等多种判定全等的方式对于同一答案进行推导。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我能够让学生们在这一过程当中不断加深对于全等三角形判定所需要的条件的印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分析不同条件下得出相同结论所需要的推导过程,在促使学生们解题“套路”形成的同时,让他们能够不被套路所限制,注重对于题目中所给条件进行观察和分析,增强了学生们的解题能力。

四、总结

文本中的信息提取是学生们进行初中数学题解答所必须的解题素质之一,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给予学生们足够的解题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在不断的尝试当中增强自身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平.基于文本阅读的初中数学审题分析教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29.

[2]茅莉娟.初中数学课堂中审题技巧探寻[J].数学大世界, 2018, 32.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