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三”教学模式下的数学教学

2019-08-07 10:00纪翠峰
关键词:学案班级探究

纪翠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099-1

反思以往的数学教学,老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进度”,大肆宣扬“学科特点”,授课多以教师的单向“满堂灌”为主,学生参与少、兴趣不高,主动性差。实际上,现在很多老师不会或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育观念与思想陈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的多,包办的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程度和质量较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四四三”课堂强调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合一”,实现了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理表达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积极主动。

“四四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学生座位上的变化、授课形式上的变换,更重要的是带给了我们一种观念的变革,意识的升华……我们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受益。

一、导学案的变化

以往的导学案容易变成习题集,上课简单罗列,程序如流水行云,缺乏抑扬起伏,层次感和思维量不足,很难满足“四四三”课堂的要求。因此,我们高一数学组在原来集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每次导学案的编制,都集中全组老师的智慧,提前演绎课堂教学程序,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疑惑,做好充足准备,并予以升华提高。新授课的导学案主要依据教学的三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探究——课后巩固延伸,分为预习案、探究案、巩固案三大部分。课堂学习探究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探究案是导学案的核心,体现了全组教研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习题课案例力求典型,注重结论生成过程,培养自主归纳方法总结提升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不求形式上统一不变,但必须体现“四四三”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遵循便于导、利于学、易于做、乐于思的原则。好的导学案能让学生动起来,导学案变成活学案。

二、课堂模式的变化

传统的授课模式,老师起到了主导甚至是主宰的作用,“四四三”课堂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老师仅起到一个引领、组织、点拨提升的作用。课堂上,老师走下讲台,善倾听,谨引导,老师讲的少了,学生问的多了,有问题,但经过自主思考、全组讨论,学生讲解、老师点拨,学习变得更有针对性。

1.展示目标,情景导入(3分钟左右)

每节课必须展示明确的学习、能力、德育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做到“四个吃透”:吃透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吃透本课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吃透本节课的价值点;吃透学情(知识的瓶颈点、能力增长点、思维爆发点,更要有学段的系统考虑)。

根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与实际有关的问题情景展示给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及已有的数学知识,从直观具体的问题中引发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提出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

2.自主探究,独立思考(5分钟左右)

小组合作学习,忌矫枉过正:只追求形式热闹非凡,而忽视了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实际上这段时间,学生可以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预习案和探究案中涉及的问题,作全面、更深入思考,也利于提高分组讨论的针对性。

3.分组合作,高效展示(8分钟左右)

分组讨论时,全组起立(可缓解久坐带来的困意),由组长确定本科、本节课的中心发言人,对本课的问题做集中的描述,由全组讨论并提出新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然后是A、B、C之间的交叉请教、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巡视,并参与讨论。同时,根据老师投影的任务,各组的学科班长,根据展示内容的难易,协调本组成员上黑板展示,通常与新课或总结提升相关,倾向于由A、B展示;习题课或难度不大的由C、B展示,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锻炼提升,讨论完毕,没问题可就坐,观摩展示问题,等待点评。

4.精彩点评,拓展提升(25分钟左右)

根据老师投影的点评安排,可视题目难度,由展示人点评(题目较难时)或由展示人以外的同学点评(题目较易时),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上场锻炼的机会。这一环节,是“四四三”课堂最革新的地方,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表达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明显上了一个层次,只要上过场的同学,一定会想办法上第二次,老师要发动同学迈出第一步,后来就變成由组长和学科班长协调各组成员上场的时机和次数,经常会出现老师或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多名同学同时起来抢答的现象,与以往教学相比,老师可谓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言而喻。

5.当堂检测,总结反馈(6分钟左右)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 2-3道验收题,设计的题目应难度适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又可以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最后由值周组的学科班长对本节课的总体学习情况做出总结,老师给以适当提升。

这5个环节环环相扣,但不是孤立不变,根据不同课型,有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他,有机融合,“学教合一”。

三、班级管理模式的变化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还是班主任,“四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带给我们班级管理模式的变化我深有感触:我们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管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了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个人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创新,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相比,“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小、快、灵”的特点,将管理化整为零,使班级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四三”课堂已伴随我们走过了几个春秋,困惑但有惊喜,彷徨但没迷失方向,学生的变化让我们坚定了信念,我们坚信胜利属于坚持探索的人!

猜你喜欢
学案班级探究
班级“无课日”
设问引导探究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