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式课堂构建探究

2019-08-07 10:00马生才
关键词:改进策略高中数学

马生才

摘要:新时代,新模式。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下,每一个行业都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育行业里的改变感触最深。相比于之前的教学活动来看,现在教学活动划分的层次和类别要远远的多于之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促使教育进一步细节化和准确化,保证教育创新的多样性。当然,新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有好处也一定有坏处,作为一名教育改革的先锋实施者,对于教育创新在推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最为清楚[1]。所以,本人打算结合现状,进一步阐述新式课堂构建的改进策略,以小见大的说明创新教育的正反两面。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式课堂;实际现状;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4-035-1

新式课堂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教育行业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发展。准确地说,新式课堂的构建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创新教育的发展过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关系。所以在一定角度上,我们可以就新式课堂构建问题推算创新教育的推行问题。

一、实际发展现状

1.课堂模式僵硬化

所谓课堂教育僵硬化是指:创新形式是有的但不灵活,在一定程度上照本宣科的推行所謂的新模式。在不同的学校体现的问题深度是不同,这样的问题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出现的最为普遍。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来说,数学偏理性化较强,在较短的时间内想要让学生尽快的掌握,只能尽可能的刷题、讲题。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数学的创新课堂只能是按照模式走一遍流程,然后马上投入刷题的热潮中。例如拿《圆锥曲线》这节课来说,依照教师的讲课经验,这节课中的许多公式仅仅依靠教师丰富多彩的讲授,其实收效甚微。这个时候大部分的教师都会匆匆完成讲课,然后带领学生赶紧刷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推行新式课堂只能收到僵硬化的结果。

2.互动模式僵硬化

其实,课堂讲学在一定程度上都依靠互动出彩。但在传统教育课堂中往往出现的都是单方面的互动现状,所以新式课堂对于互动的改革尤为看中。但结合实际现状来说互动虽然不再是单方面的进行了,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举例来说:在《四种命题的形式》这节课中,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往往会依照某种模式去提问、去引导。其拓展范围完全没有,一切其实还是为考试服务,双方的互动渐渐趋于僵硬化。

3.反馈的滞后性

创新课堂对于创新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忽略内容的完整性。一旦内容不完整,学生的理解和反馈就会延时,进一步导致讲课质量下降。举例来说:在《圆锥曲线》这节课中,教师会适当的推行动态图与内容结合的方式进行课文的讲授,但其实时间往往是不够用的,这时教师会在最后几分钟内匆匆讲完剩下的内容,导致拓展性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学生对于相关的概念的理解会出现滞后性,连带的问题反馈也会有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讲课质量下降。

二、构建新式课堂的改进策略

1.依据内容构建新式课堂

以往的创新课堂会依据形式构建,尽可能的让内容去贴合形式,放弃一定的教学内容,保证课堂的多样性。但是结合现状来说,形式多样固然是好,但内容的完整性更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内容才是推动课堂前进的基础动力。所以,新式课堂的改进方案应该调换一下形式与内容的角色,在内容完整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创新形式,在保证讲课质量的同时又保证了多样性,一举两得的做法才能真正的促进创新课堂的实施。举例来说:在《四种命题的形式》中,应该尽可能的靠近四种命题的概念和相关习题去讲授课程,有可能的情况下再相应的穿插一定的创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质量不下降的同时构建新式课堂。

2.重点培养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是相对于僵硬化来说的。灵活性既是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创新课堂其实是对传统课堂的改革,要想真正的弄清楚创新是什么,就应该先弄清楚传统是什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传统课堂有一个最为明显的弊端就是在各方面都已有一定模式,且已经僵硬化。所以新式课堂的改善应该极力推行灵活化,例如在《集合》这节课中,基础知识相对较多,抽象的概念相对较少,所以教师们都会采用较多的创新模式去填充课堂,保证有趣性和新颖性。这种做法一两次还可以,如果使用的多了就会造成无趣性。所以说,形式应该灵活化才能靠近创新的理念。总得来说,灵活性应该舍弃模式化,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理念去构建相应的课堂形式,为创新课堂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保证新式课堂构建的多样性。

三、结语

依据高中数学的现状来看,僵硬化的创新模式其实是传统教育的后遗症。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面对一项新事物的时候,都会发挥传统思想观念找寻相关的规律,进而僵硬化的推行下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的创新课堂应该紧紧抓住灵活性去拓展、去思考。作者认为应该在讲课模式,反馈过程等一些细节化的地方去推行灵活性,从小处影响大处,进一步保证新式课堂的质量。总得来说,创新课堂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新教育的问题,从以小见大的角度中提供更为准确地改善意见,以帮助创新教育的推 行。

[参考文献]

[1]王兴彬.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9.

[2]林年宝.数学新课标下的教学初探[J].数学教学与研究, 2005,51.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新能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