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康复锻炼在足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9-08-13 03:48张玉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肢体康复骨折

张玉凤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2700)

足跟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临床上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及瘀斑等为主,导致足跟难以着地行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跟骨压痛。临床研究表明:足跟部骨折多数由于高处追下、挤压伤等引起,且骨折后常伴有骨盆骨折。同时,足跟部血循环供应较为丰富,骨折后骨不连发生率较低。手术治疗是足跟部骨折患者首选治疗方法,能促进骨折部位愈合,但是部分患者术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护理,导致患者远期预后较差,影响患者肢体功能。肢体康复锻炼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根据患者肢体状态综合、协同的运用医学、社会等措施,对患者肢体进行训练,尽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但是,该护理模式对足跟部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该文选择足跟部骨折患者开展研究,2015年7月—2018年11月为研究时段,探讨肢体康复锻炼在足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足部骨折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18~56岁,平均(42.98±6.77)岁;骨折部位:左足 22例,右足 21 例。 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0例,高处坠落15例,重物砸伤8例。联合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42.77±6.69)岁;骨折部位:左足 23例,右足20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8例,高处坠落16例,重物砸伤9例。两组入组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多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加强患者病房基础护理,告知患者跟骨骨折常见诱因、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强患者用药及卫生护理,尽可能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联合组:联合肢体康复锻炼。积极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足跟部骨折常见的锻炼方法、锻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锻炼对于骨折愈合的影响,尽可能提高患者对功能训练的认知度;治疗后一周正确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伸缩训练,练习强度以轻微疲劳及疼痛为止;对于伴有轻微肢体酸痛患者或锻炼依从性相对较差患者,应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鼓励;加强患者肢体按摩,治疗后完成踝关节、腕关节、足跟、脚趾等活动,3~4次/d,15 min/次为宜;对于恢复良好患者正确指导其进行拄拐下次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根据足跟部骨折类型、体质情况适当进行负重锻炼,积极鼓励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肢体康复,1个月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量表(分值越高,肢体功能越灵活)、Barthel指数量表(BI,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强)、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分值越低,功能障碍越轻)对两组肢体功能、生活指数及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2)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从护理方法、护理内容、康复锻炼、定期复查及饮食指导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90分满意,统计满意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

两组护理前Fugl-Meyer量表、BI评分及Oswestry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护理后1个月Fugl-Meyer量表、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护理后1个月Oswestr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s)

注:与依托泊苷组比较,aP<0.05;与护理前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Fugl-Meyer量表BI指数 Oswestry评分联合组(n=43)对照组(n=43)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38.46±4.37 48.91±5.41 38.09±4.41 42.38±5.17 62.31±5.75 83.46±5.89 62.09±5.71 75.67±5.78 22.31±4.35 7.84±2.84 22.30±4.31 12.32±3.48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护理方法、护理内容、康复锻炼、定期复查及饮食指导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肢体康复锻炼在足跟部骨折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该研究中,联合组护理后1个月Fugl-Meyer量表、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护理后1个月Oswestr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肢体康复锻炼用于足跟部骨折患者中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恢复。肢体康复锻炼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更多地集中在对于患肢的锻炼,从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负重锻炼等循序渐进,能促进患肢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足部功能的快速恢复,提高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该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护理方法、护理内容、康复锻炼、定期复查及饮食指导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肢体康复锻炼用于足跟部骨折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肢体康复锻炼用于足跟部骨折患者中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肢体康复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