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观察

2019-08-13 03:48张兆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花素灯盏糖尿病足

张兆梅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中心卫生院药剂科,山东东营 257447)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终身性疾病,此疾病有遗传、不良饮食习惯等病因,疾病病程进展中并发症情况明显。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多发并发症代表,除影响正常生活质量外,还有较高的致残率,加上病情的复杂性,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导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原因较多,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等。当前,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糖尿病临床多发趋势,而糖尿病足并发症问题也备受重视。糖尿病足患者病情发展导致足部异常病变,并发展成为坏疽,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表现。为了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患者的致残率,需在早期进行治疗干预,以促进患者病情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此疾病,既往治疗中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为主,但是单一治疗效果有限。相关资料指出,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在改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腓浅神经传导等方面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预后。基于此,该文就该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糖尿病足患者为例,总结单一灯盏花素治疗以及灯盏花素加行甲钴胺治疗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总计86例。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符合《糖尿病足诊断与分级》的糖尿病足并发症患者;(2)2型糖尿病患者;(3)患者知情参与,无试验用药禁忌情况;(4)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试验用药禁忌患者;(3)无法有效配合治疗患者,合并精神、意识障碍患者;(4)其他原因中途退出治疗患者。进行8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女占比25:18例;患者年龄区间 42~78 岁,年龄均值(54.2±4.8)岁;糖尿病病程区间 2~18年,病程均值(9.5±2.3)年。观察组中男、女占比27:16例;患者年龄区间40~79岁,年龄均值(53.6±5.3)岁;糖尿病病程区间 2~20 年,病程均值(9.2±3.6)年。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病程、年龄以及性别一般资料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试验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糖尿病足患者基础治疗,包括清创、抗感染、改善下肢循环、合理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发症治疗等,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分组治疗。

对照组——给予该组43例糖尿病患者基础治疗+灯盏花素治疗。灯盏花素(50 mg)+生理盐水(250 mL)混合后静滴,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给予该组43例糖尿病患者基础治疗+灯盏花素治疗+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甲钴胺(500 ug)+生理盐水(250 mL)混合后静滴,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糖尿病足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足部好转时间、生化指标(TG、LDL、CHO、HDL)以及足背动脉血流、腓浅神经传导改善情况。

1.4 糖尿病足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消失。

有效——糖尿病足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改善,溃疡、病变面积减少介于30%~50%之间。

无效——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等无变化。

1.5 统计方法

86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后临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经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治疗总有效率以[n(%)]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足部好转时间、生化指标等指标均值行(±s)形式展开,进行t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86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后效果见表1,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72.09%。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0 8,P=0.010 5)。

表1 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后组间临床疗效对比[n(%)]

2.2 足部好转时间比较

观察组43例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好转时间为(11.0±2.0)d,对照组43例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好转时间为(19.5±2.5)d。组间足部好转时间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08 6,P=0.000 0)。

2.3 计量指标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86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期间足背动脉血流以及腓浅神经传导改善情况见表2。治疗后,2组患者2项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对比(±s)

表2 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对比(±s)

组别足背动脉血流速度(m/s·mm2)治疗前 治疗后腓浅神经传导速度(m/s)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0.46±0.05 0.45±0.06 0.839 5 0.403 5 0.76±0.10 0.63±0.10 6.027 8 0.000 0 44.13±3.90 44.50±3.93 0.438 2 0.662 4 40.05±4.02 42.05±4.03 2.304 0 0.023 7

2.4 生化指标水平改善

观察组、对照组86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期间TG、LDL、CHO、HDL生化指标水平改善情况见表 3。治疗后,组间生活指标TG、LDL、CHO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期间生活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对比[(±s),mmol/L]

表3 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期间生活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对比[(±s),mmol/L]

生化指标 时间 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 P值TG LDL CHO HD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68±1.13 1.73±0.90 1.33±0.50 0.89±0.40 5.43±1.10 2.48±1.05 1.30±0.20 1.29±0.22 2.69±1.16 2.59±1.05 1.32±0.53 1.22±0.45 5.42±1.05 4.55±1.10 1.29±0.23 1.28±0.20 0.040 4 4.077 8 0.089 9 3.594 1 0.043 1 8.926 1 0.215 1 0.220 5 0.967 8 0.000 1 0.928 5 0.000 5 0.965 7 0.000 0 0.830 2 0.826 0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临床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足相关并发症问题也越发明显,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风险,导致患者心理负担较重,生活质量下降明显。糖尿病足是患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现象,易合并感染并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影响康复效果。灯盏花素成分以灯盏花素提取物为主,可以抵抗血小板聚集、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扩张细微血管、降低血脂以及血液粘度,以达到改善患者足部病变的效果。甲钴胺属于钴酰胺制剂,可以提高患者外周血管药物有效含量,并在转入神经细胞、转甲基的基础上修复患者髓鞘,从而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状况,该药物药代动力学简单,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用药安全性。灯盏花素+甲钴胺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损伤、促进神经修复方面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联合治疗价值。叶青跃、杨扬、杜丹心等人研究指出,大剂量甲钴胺联合灯盏花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DF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是提高DF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2.09%,相关计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苑宝禄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患者足部好转时间 (11.35±2.95)d明显短于对照组(19.35±3.21)d,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综上所述,基础治疗的同时加行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明显优于灯盏花素单一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治疗预后效果方面价值突出,有联合治疗价值。

猜你喜欢
花素灯盏糖尿病足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灯盏花素DSPE-PEG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黑暗中的灯盏
灯盏花素分散片溶出度检测方法的改进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10种成分
制剂新技术在灯盏花素研发中的应用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