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

2019-08-13 03:48韩文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高血糖素激动剂糖尿病足

韩文彪

(庆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甘肃庆阳 745000)

在临床疾病中糖尿病较为常见,其病程时间较长,并且会累及患者诸多的器官与脏器,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慢性并发症,在其并发症中糖尿病足较为常见,糖尿病足属于慢性疾病,在其最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患肢功能的丧失,进而提高致残率。为了寻找糖尿病足疾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在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中主要使用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与常规糖尿病足的治疗相比,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该次就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近期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其中A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48.36.30±3.65)岁;B 组男性患者 18例,女性患者 12例,年龄 40~72 岁,平均年龄(49.12±3.75)岁。 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性较小,符合研究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的内容已经向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告知,并与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给予A组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与护理,即给予患者服用吡嗪控释片,初始剂量为5 mg/次,服用1次/d,随后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剂量最多不能超过20 mg/d,持续服用吡嗪控释片四个月。然后是常规护理,首先,对患者足部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足部的色泽、温度、脉搏进行观察,若患者足部颜色为白色、暗红色、暗紫、黑紫,足部动脉搏动较弱或消失,则表明患者足部严重缺血缺氧,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溃疡或坏疽;其次,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在护理期间,要保证患者足部的干净以及干燥,让患者每天使用39~42℃的热水泡脚,每次浸泡时间15~20 min为宜,以此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泡脚结束后,最好使用白色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将足部搽拭干净,便于及时发现足部是否出现血迹或者脓迹,如若患者属于汗脚,可以让患者在足部擦抹适量的爽身粉,防止出汗,对于足部干燥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在足部表面擦抹适量的护肤品,切记擦抹在脚趾间。最后,对于患者的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以及病情,指导其进行合理的进食。

在给予B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射利拉鲁肽液进行注射治疗,(使用剂量刻度注射笔:0.25 mg/mL,2.4 mL/支,每次注射药量为10 μg,1次/d的皮下注射);在第4~7周的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每次注射5 μg,每天注射两次;在8~15周的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每次注射10 μg,每天注射两次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持续进行4个月的注射治疗。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胫神经的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疗效分为无效、有效、显效三种,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未消失,创面未愈合,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现象;有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创面愈合情况良好;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创面已全部愈合。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利用[n(%)]表示计数资料,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χ2、t检验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

经过对比分析,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前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的比较

经过对比分析,在开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4个月的治疗之后,B组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前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的比较(±s)

表2 两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前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的比较(±s)

组别 时间 胫神经传导速度 足背动脉峰流速A 组(n=30)B 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2.33±1.05 45.25±1.30 42.26±1.29 49.89±1.59 38.39±1.41 40.36±1.60 38.45±1.43 43.87±1.75

2.3 两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任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现象。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患肢出现疼痛、麻木,足部动脉博动逐渐减弱,甚至丧失搏动,严重损害患者患肢的正常运动功能,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的坏疽或溃疡,因此必须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因为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引起患者足部出现水肿、低效无氧代谢等并发症现象,在这种环境下,患者足部的细菌迅速增多,细菌的增多将会严重阻碍白细胞功能的正常发展,从而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部慢性并发症。在以往糖尿病足部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医生多以吡嗪控释片进行治疗,但是吡嗪控释片只能使用于单独的药物治疗,其对于患者高血糖症状并无有效的控制作用,因此吡嗪控释片无法取得糖尿病足疾病理想的治疗效果。

根据有关医学研究结果显示,胰高血糖素样肽-1属于多肽类激素,其是由小肠下段的L细胞相结合并进行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不仅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在此过程中,它还能对患者所摄入的食物以及体质量进行有效合理的调节。对于目前有人工合成制作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来说,它起到的作用是促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保持平稳,并有效缓解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的状态所出现的水肿、低效无氧代谢等并发症现象,以此最大限度地抑制患者足部细菌的繁殖增多,以此达到理想的疾病治疗效果。从该次研究结果得知,在经过4个月的治疗,B组患者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A组,虽然两组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都有所提高,但B组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现象,主要是因为人工合成制作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天然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治疗效果相似,因而人工合成制作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也同样具有良好的质量效果。

综上所述,使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糖尿病足部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峰流速,并且在治疗结束后患者也不会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糖尿病足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是因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半衰期比较短暂,需要患者长期服用此药物才能将药物的药效发挥出来,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应从此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将药物的半衰期进行有效延长,使其药物更快的发挥,也能以此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的支出,减少其经济负担。

猜你喜欢
高血糖素激动剂糖尿病足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受体激动剂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绿萝花中抗2型糖尿病PPARs激动剂的筛选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2型糖尿病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效果探讨
空腹及糖负荷后胰高血糖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AMPK激动剂AICAR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