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8-13 03:48刘美叶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综合性依从性

刘美叶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平度 266731)

糖尿病属于高血糖性代谢疾病,患病期间受胰岛素分泌缺陷、生物作用受损影响,易导致眼、血管、肾脏、神经等各组织发生慢性损害与功能障碍[1]。而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近年来,此症发病率不断上升,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应积极展开相应治疗。但以往使用的常规护理方式缺乏个性与综合性,取得效果不理想。研究表明,护理临床糖尿病足患者时,应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治愈效率。为此,该研究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实施综合性干预护理,分析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作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分组方式将病患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23例、17例,年龄在 39~78岁之间,平均病程为(3.5±0.6)年。对照组男女人数分别为25例、15例,年龄在37~77 岁,平均病程(3.2±0.9)年。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对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常规干预,两组治疗方式、护理时间相同,均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饮食等正常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增加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发病后容易产生恐惧、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延缓身体恢复速度。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实施心理护理,帮助其克服消极情绪。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主动沟通和交流,掌握病患心理变化,制订针对性心理疏导计划,并向患者告知护理糖尿病足的知识和方式等,提高患者对并发症以及自身情况的了解,增强疾病自愈信心,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2]。

1.2.2 血糖护理 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足发生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两者间关系,并准确说明用药说明和注意事项,保证患者用药依从性,加强对血糖控制,避免出现大幅度血糖波动。

1.2.3 足部护理 护理足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温度、颜色等特征,并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肿胀、血管疼痛、运动神经不适等问题。如果出现较强麻木感,可以熬制大黄、红花、白芷等中药,以汤汁形式进行泡脚,3次/d,5 min/次。若脚部出现皮肤严重溃烂现象,应指导患者使用温水泡脚,温度控制在38~41℃范围内,以3次/d,30 min/次频率护理。若患者出现足部严重溃烂现象,应将溃烂部、周围组织缓慢剔除,肉芽全部暴露后,用臭氧水进行清洗、消毒,将已浸泡生理盐水、胰岛素纱布敷于患处,明确告知患不可用力揉搓足部,并穿着舒适鞋袜,尽可能选择布鞋,防止赤脚行走。穿鞋前,应检查鞋中是否有硬物,及时修剪脚指甲,预防细菌感染[3]。

1.2.4 饮食护理 患者饮食护理不可同一化,应根据患者个体身体状况,制订针对性饮食计划,并向患者详细说明日常饮食注意事项,以及控制饮食意义,取得患者认可,使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定时、定量进餐,早餐、午餐和晚餐分别应占总热量20%、40%和40%。饮食应以含纤维和丰富蛋白质食物为主,严格控制每日糖、脂肪摄入量,多食用水果蔬菜,辅助患者戒烟戒酒。

1.2.5 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向患者普及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式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减少患者认识误区,增加对医生信心,主动接受医院治疗。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分别检测血糖水平,分析护理效果。并探究综合性干预措施下,护理糖尿病足效果,比较两者患者对医护人员健康教育的依从性。

1.4 疗效判定

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患者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足部溃疡治愈,不影响正常生活则为“显效”。若血糖状况改善,溃疡位置基本愈合,对生活影响较小,疗效判定为“有效”,而血糖水平无明显改善,溃疡治愈效果差,对日常生活影响严重,则为“无效”。治疗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结合SPSS 20.0统计学软件收集的数据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用(±s)、[n(%)]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应t检验、χ2检验验证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统计分析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血糖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空腹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餐后2 h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11.9±3.0 11.5±2.5(5.8±1.4)*#(8.6±2.1)*18.5±3.0 18.2±3.5(7.9±2.4)*#(11.3±3.3)*

2.2 两组患者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统计分析各组40例对象,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有效总数分别为 32(80.0%)、21(52.5%)。 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治愈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依从性

两组综合护理前后依从性研究对象人数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依从人数分别为36例、28例,依从率分别为90%、70%,观察组患者健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3。

表3 观察组与实验组对健康教育依从性[n(%)]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谢性疾病,其诱发原因是高血糖,长时间处于患病状态,会造成胰岛素分泌缺陷等问题,产生多种并发症,而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一种,其形成因素很多,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神经系统病变,都可能引发糖尿病,造成身体局部组织缺血,再受感染、创伤反复影响,就易形成糖尿病足。此并发症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过大威胁,但因病程较长,治疗难度大,严重时易造成截肢,影响患者身心健康[4]。而由于糖尿病足属于并发症,病情状况与血糖控制效果密切相关,若患者出院后可以根据医嘱实施科学自我管理,可减轻病情,加快痊愈速度。因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治愈效率。

当下临床护理事业快速发展,为优化护理干预糖尿病足措施提供了更多可能。其中,常规护理干预适用于多种疾病、并发症,可以取得一定护理干预效果,但因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使得护理干预不完善。综合性护理干预作为建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临床干预方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和原则。实施过程中从患者实际心理出发,从多方面展开护理,可以更加全面的改善患者状态,使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治疗。通过血糖护理、和饮食护理,可以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防止病情加重。在患者发病后,对出现足部溃疡、腐烂等现象患者,使用心理疏导缓解其消极情绪,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并向其传播疾病知识、成功病例和治愈方式等,增强其治疗信心与配合程度,利于护理治疗顺利开展[5]。该研究结果表明,对糖尿病足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可以优化干血糖水平、干预效果和患者依从性,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取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两组研究对象数据比较分析,观察组护理干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式治疗糖尿病足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足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可增强病患对病情了解程度,提升治愈信心,树立自我管理意识,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强化护理效果,使身体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综合性依从性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