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常规与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的临床比较

2019-08-13 03:48李艳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趾甲糖尿病足有效率

李艳明

(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为严格控制血糖后所导致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下降,甚至致残的重要原因[1]。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机体长期处于高糖状态,微小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可出现病理改变,促使肢端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周围神经病变致感觉异常,若合并感染可致患者肢端组织坏死,糖尿病足若未给予有效治疗可致截肢。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间接性跛行、肌肉萎缩、足部疼痛和皮肤干燥等症状,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还会导致骨髓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在科学治疗糖尿病足基础上,辅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为比较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干预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笔者选择8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数量相等且具有可比性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以便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治疗的8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精神疾病、资料不全、认知障碍以及合并其他疾病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

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在40~74岁之间,中位年龄56.5岁;从糖尿病足分级看,0级20例,1级18例,2级6例。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在42~73岁之间,中位年龄57.0岁;从糖尿病足分级看,0级18例,1级19例,2级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中位年龄和糖尿病足分级比例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临床治疗,但护理措施不同。

常规护理干预组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足部病变护理、其他并发症和感染预防性护理等措施。

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措施包括:(1)心理护理干预。糖尿病足可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还有致残风险,因此患者心理负担较大,可伴有各种各样负性情绪,甚至丧失治疗信心。护士应根据心理评估结果,耐心安抚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密切掌握其情绪特点和心理动向,用鼓励温和的语言给予患者信心,使之以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活动。(2)健康教育:糖尿病足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往往不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缺乏糖尿病足科学认知,甚至还有的拒绝和抵触治疗。护士应通过直观形象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足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重建对疾病的认知,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理解和信任医务人员。(3)足部护理。加强病房巡视,动态观察患者足部是否出现无溃烂、红肿、趾甲变形等异常变化。询问患者主观感受,一旦发现异常应第一时间反馈给医生。指导患者做好足部卫生与保暖,穿戴柔软、透气、宽松的鞋袜;按时清洗双足,保持足部的干燥,抑制真菌生长繁殖。(4)血糖监测。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血糖监测。对血糖较高者,指导其遵医嘱用药,合理搭配日常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严格控制血糖水平。(5)环境护理。营造整洁、温馨、采光良好的病房环境,做好消毒和安全防护工作,控制人员的流动,保持空气清新。(6)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恢复情况适当进行足部训练,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和下肢功能的恢复。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出院时,按照以下标准[3]判定疗效:(1)显效是指糖尿病足等级下降2级,足部创面愈合在90%以上。(2)有效是指糖尿病足等级下降1级,足部创口愈合50%~90%。(3)无效是指没有达到显效与有效标准。

1.4 统计方法

疗效以绝对数和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描述,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完成。

2 结果

患者出院时,按照既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为: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见表 1。

表1 两组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秩和检验表明,两组糖尿病足患者疗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性并发症,需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否则很可能导致足部坏疽,严重者甚至会截肢[4],造成终身残疾。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始终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护理服务指导患者清洁足部,养成健康、科学的卫生、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时完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提高临床配合程度。

要加强患者的预防性护理。足部护理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防止足部受到外部作用受到伤害,并保持足部清洁,以免细菌滋生。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足部保健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每天应检查足部,观察是否有外部伤口,睡前用温水清洁足部。糖尿病足患者痛觉机制会受到病症影响,对温度感应性不强,需要家人帮助测试水温;洗净后要使用软毛巾擦拭足部,以免擦伤足部,同时保证擦干足部;禁止有足癣的患者泡足真菌扩散感染[5]。定期在医师指导下剪脚趾甲,不能自行任意修剪。日常检查鞋袜舒适度,是否影响血液流通;鞋袜内是否破损、有石子等尖锐异物。

作为糖尿病足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出院后,护士应进行积极的足部社区护理指导。其主要内容包括:(1)足部护理指导。糖尿病足患者应长期观察血糖变化,注意足部的病变,掌握预防知识和技能,了解病情,认识疾病的危害性。一旦发觉病情严重,及时住院治疗。(2)足部清洁。护士应嘱咐患者每天用38~40℃温水清洗,温度不要太高,以免烫伤、不适等的发生,洗后用软毛巾擦干足部、足趾、足缝,然后涂少量润肤液。(3)正确剪趾甲。叮嘱患者在清洗完足部后趾甲不过硬下修剪趾甲,修剪时注意趾甲长度和趾尖在同一水平。每2周修剪1次趾甲,修剪时小心趾甲到刮伤皮肤。(4)鞋的选择。叮嘱患者选择鞋时,注意鞋的透气度,可选择圆头、软底的鞋,但一定要合脚,不可穿摩擦到足部的鞋子;经常换鞋,这样才能保持鞋和足部的清洁。(5)防止足部烫伤。因为足部在病变后对温度敏感度较低,要嘱咐患者在冬天注意预防足部发生烧伤、烫伤、伤口难愈合等情况,避免感染的发生。

要教会患者识别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当糖尿病病程大于5年,血糖控制不良,或有心血管、视网膜或肾脏并发症患者,其足部溃疡发生或截肢的危险增加。要告知患者,足部相关异常改变常伴随时截肢的危险:(1)伴保护性感觉丧失的周围神经及病变。(2)非神经病变的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足部压力增加的证据和骨骼形变。(3)周围血管改变。(4)足部溃疡和严重的趾甲病变。患者应及时发现以上病变,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该研究选择该院治疗的8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数量相等且具有可比性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按照既定标准判定患者出院时疗效结果为:常规护理干预组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综合护理干预组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两组糖尿病足患者疗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

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在系统性、多元性方面更具有优势,尤其是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纠正了患者对糖尿病足的错误认知,消除了不良情绪。此外,足部护理和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养成正确清洗足部的习惯,有效抑制细菌增殖[6],预防了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应予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趾甲糖尿病足有效率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跑步人遭遇“黑趾甲”有因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我为母亲剪趾甲
趾甲内生—糖尿病患者易患并发症之二
问答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