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

2019-08-13 03:48田国峰李强杨天卓韩欢牛丽楠杨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肝素下肢血栓

田国峰,李强,杨天卓,韩欢,牛丽楠,杨柳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临床上多数应用外科手术切开内固定方法对下肢骨折疾病进行治疗,具有较大固定强度,能够满足解剖学复位需求,但术后1~2周内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静养,并且不能在短期之内开展适应性功能锻炼,进而导致术后1~2周之内成为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阶段[1]。该文阐述了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与常规治疗用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纳入且收治的6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分析目标,采取双盲法进行分组,试验组(n=33)中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21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 21岁,中位年龄数值(45.69±4.92)岁,最长发病时间5 d,最短发病时间1 d,平均发病时间(2.32±0.55)d;对照组(n=33)中女性患者 13例,男性患者 20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数值(45.32±5.36)岁,最长发病时间 4 d,最短发病时间 0.5 d,平均发病时间(2.55±0.22)d;比对两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展现数据指标的统计学差异。

纳入标准:(1)经双侧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凝血功能检查得到确诊;(2)均开展下肢骨折外科切开内固定复位手术;(3)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字认可同意书内容,获得该医院医学伦理会的认可。

排除标准:(1)超声结果显示异常患者;(2)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术前患者不使用抗凝药物,予以下肢按摩、弹力绷带包扎、功能锻炼等治疗;试验组开展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术前1~2 h皮下注射4100 IU低分子肝素钙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 3909),1 次/d,进行 7~10 d 的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FIB(纤维蛋白原)、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 (血清白细胞介素-6)、IL-1(血清白细胞介素-1)、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

深静脉血栓判断标准:术后患者发生患肢剧痛或者胀痛,小腿或者股三角区发生肿胀、压痛,患肢皮肤显示为暗红色且温度升高,Neuhof征与Homan征显示为阳性,实施静脉造影或者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为静脉充盈缺损,全下肢深静脉狭窄或者阻塞。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置66例患者涉及的所有数据,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采取的形式表示,予以χ2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FIB、TNF-α、IL-6、IL-1、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选取(±s)形式表示,且予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统计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

试验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s)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s)

组别 平均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试验组(n=33)对照组(n=33)t值P值321.33±12.33 325.54±15.35 1.228 3 0.223 8 80.54±5.38 81.52±5.36 0.741 2 0.461 2

2.2 研究统计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试验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比

2.3 研究统计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 FIB、TNF-α、IL-6、IL-1

治疗前试验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FIB、TNF-α、IL-6、IL-1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FIB、TNF-α、IL-6、IL-1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展现统计学数据之间的验证意义。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FIB、TNF-α、IL-6、IL-1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FIB、TNF-α、IL-6、IL-1(±s)

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FIB、TNF-α、IL-6、IL-1(±s)

注:a和对照组对比P<0.05,b与治疗前比对P<0.05。

组别FIB(g/L)TNF-α(μg/L)IL-6(ng/L)IL-1(ng/L)试验组(n=33)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3)治疗前治疗后4.98±0.99(4.01±0.13)ab 1.89±0.55(1.22±0.15)ab 153.55±11.98(102.32±3.55)ab 0.99±0.28(0.22±0.05)ab 4.99±0.89(4.65±0.22)b 1.88±0.45(1.75±0.18)b 152.33±11.39(133.54±4.62)b 0.98±0.23(0.61±0.02)b

3 讨论

在各种手术后、因多种因素导致肢体活动受限、慢性病长期卧床的人群中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2],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有血液粘度高、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下肢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前的原发骨折创伤、急救制动措施以及术中手术视野的暴露等都可能牵拉附近血管[3],进而导致血管内膜发生广泛损伤,促使形成血栓。机体在发生失血与创伤的时候产生急性炎症反应,进而促使血液中进入多种炎症因子以及促凝血物质,激活凝血因子,进而将血液黏度增加,提升发生血栓的概率。所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即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4]。

低分子肝素钙属于新型的一种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相对明显,具有较低的抗凝血酶或者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低分子肝素钙可对体内外血栓以及动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抑制,但并不会对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结合血小板进行影响[5]。在展现抗栓作用的过程中具有较小的出血可能性。此外,低分子肝素钙可对内皮细胞进行刺激,释放纤溶酶原活化物与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且不容易被第4因子进行中和,不会影响血小板功能[6]。

该次数据分析显示,治疗后试验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FIB、TNF-α、IL-6、IL-1对比对照组数据,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 FIB、TNF-α、IL-6、IL-1 对比治疗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展现统计学数据之间的验证意义。

综上所述,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用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与常规治疗相比较更具临床优势。

猜你喜欢
肝素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