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

2019-08-13 03:48蒲春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静脉

蒲春梅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平度 266731)

骨科手术患者创伤较大,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非常高,一旦发生深静脉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患者不仅会出现疼痛、静脉溃破表现,甚至会引发肺栓塞、脑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在现阶段临床中尚缺乏系统的护理管理方式。该次研究以该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98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骨科术后患者开展预防性护理管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影响进行调查,旨在为临床提供可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98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该院骨科治疗人员。管理组患者年龄平均 (54.3±12.4)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开放性骨折患者7例、闭合性骨折患者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8例、股骨中段骨折患者16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4例,患者病程最长4个月,最短 1.5 h;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54.6±12.3)岁,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6例、闭合性骨折患者4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8例、股骨中段骨折患者15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4例,患者病程最长4个月,最短1 h。

1.1.1 纳入标准 患者均为新鲜骨折;患者无精神异常;患者能够与医师正常沟通;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正常;患者术前无静脉血栓;

1.1.2 排除标准 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心肺功能异常;患者存在血管炎症;患者既往有下肢神经、动脉损伤表现;患者对该次治疗药物过敏;患者在妊娠期。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规范止血带使用方式,术后抬高患者患肢,鼓励患者术后做深呼吸;咳嗽运动,叮嘱患者戒除烟酒、尽早开展功能锻炼,遵医嘱予以药物预防管理,为患者提供常规健康指导,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管理组: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预防护理计划。患者从术前24 h开始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

基础管理: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对非切口部位进行按摩,予以患者肢体被动运动,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主动运动[2-3]。当患者疼痛减轻后可让患者开展主动运动,根据患者手术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每日早、中、晚进行三次运动,根据患者运动能力、耐受程度调整运动频率。

物理防护:患者术前24 h予以使用气压泵,3次/d,30 min/次,患者手术当日可根据患者耐受度予以调整气压泵使用时间。同时让患者穿弹力袜。

药物预防:所有患者术前24 h停止使用阿司匹林、凝血类药物。患者抗凝药物优先选择低分子肝素钠,备选药物为利伐沙班。术前24 h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预防治疗,术前12 h停止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治疗[4-5]。患者术后12~24 h予以患者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硬膜外导管拔出者术后2~4 h予以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治疗,或在患者术后4~6 h予以一半剂量治疗,术后24 h再恢复正常剂量[6]。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术后彩超检查结果进行整理,统计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对患者凝血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统计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症状进行比较。凝血各项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生活质量采用GQOLI-74量表评估。

表2 凝血各项指标(±s)

表2 凝血各项指标(±s)

组别 纤维蛋白原(g/L)手术前 手术后凝血酶时间(s)手术前 手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手术前 手术后管理组(n=49)对照组(n=49)t值P值3.02±0.67 3.07±0.59 0.46>0.05 3.46±0.51 3.81±0.62 1.06>0.05 18.02±1.13 17.79±1.26 0.57>0.05 16.95±1.26 16.64±1.08 0.72>0.05 27.13±2.26 27.55±2.67 0.46>0.05 27.55±3.65 29.58±4.17 4.43<0.05

1.4 评估指标

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共有4个维度,包括躯体功能(11~30 项)、心理功能(31~50 项)、社会功能(51~70项)、物质生活状态(1~10项),共有 7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在1~5分,分数高者生活质量高。

1.5 统计方法

文中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t、χ2视为检验指标,用(±s),[n(%)]分别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管理组患者彩超检查血流受阻者1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对照组患者血流受阻者8例,有2例深静脉血栓病例,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

2.2 凝血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管理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2.3 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症状比较

管理组患者患肢浅表静脉曲张发生率为8.2%、胫骨粗隆下端肿胀率为12.2%、深静脉压痛率8.2%,低于对照组(26.5%、55.1%、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3 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症状[n(%)]

2.4 生活质量比较

管理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为(48.6±6.2)分、心理功能评分为(57.3±7.8)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3.8±10.5)分、物质生活评分为(54.8±9.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4。

表 4 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 4 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管理组(n=49)对照组(n=49)t值P值48.6±6.2 42.7±5.9 4.49<0.05 57.3±7.8 51.6±7.5 5.27<0.05 53.8±10.5 44.6±9.7 5.08<0.05 54.8±9.8 46.7±8.3 5.19<0.05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骨折后受到的创伤较为严重,加之手术治疗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创伤,因此会触发凝血系统运转,提升凝血酶原活性,进而增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8]。预防护理管理为患者构建了科学的护理管理方式,有效降低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后无深静脉血栓病例,患者深静脉血栓相关症状发生率更低,血管受阻率更低,对照组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证明该院开展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管理能够规避手术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静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