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2019-08-13 03:48刘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根治术下肢胃癌

刘菲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出,对于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均应当积极采取物理或药物进行预防治疗,只有采取恰当的措施才能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保障患者安全。目前胃癌发病率越来越高,胃癌根治术后临床护理也受到广泛关注,了解术后LEDVT的危险因素,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显得十分重要[1]。该次研究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在该院行根治术治疗的160例胃癌患者,对LE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分析,希望为临床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选择1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经保守治疗无效;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术前存在LEDVT;合并其他器官疾病。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双下肢超声检查,若在静脉管腔内发现血流信号,通过超声探头压迫无法压缩或部分压缩则可诊断为血栓存在,根据是否发生LEDVT,将160例患者分为甲组(LEDVT组)48例与乙组(非 LEDVT组)112例,年龄范围 46~78 岁,平均年龄(57.31±7.22)岁。

1.2 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静脉血栓史、术后卧床时间、围手术期感染、使用止血药。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乙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具体见表1。

表1 甲乙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n(%)]

3 讨论

血栓形成会导致血管阻塞、静脉回流受到影响,血栓一旦脱落将进一步造成肺栓塞,增加患者猝死、心源性休克风险[2]。下肢是发生静脉血栓的主要部位,任意深静脉都有可能形成血栓,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淤青等。临床研究显示,住院患者发生LEDVT的概率为1/1 000左右,但是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是普通住院患者的数倍,而且在我国临床中,胃癌患者的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3]。

通过该次研究显示,胃癌根治术后发生LEDVT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年龄(≥60岁)、体重指数(≥26 kg/m2)、静脉血栓史、术后卧床时间(≥5 d)及使用止血药。年龄是形成静脉血栓的一个危险因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逐渐衰退,而且老年人多存在慢性疾病,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流速缓慢,从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4]。体重指数越大则局部受到的压力就越大,形成静脉血栓的概率就越高。止血药物的使用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循环变缓,从而形成静脉血栓。针对上述因素,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预防和减少LEDVT的发生:(1)入院后做好评估工作,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对于高危患者需要做好静脉血栓相关宣教,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让患者充分认识到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及防治知识[5]。(2)发现静脉血栓形成危险,需要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 cm,加速血液流动。(3)术前准备工作需要充分完备,根据患者的机体状态及凝血功能指标,合理选择止血药物。(4)术后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对于无法下床者需要指导床上屈伸运动,家属则需协助患者,同时配合下肢按摩。(5)术后不要急于补充营养,这是因为短时间大量进食蛋白质、高脂肪食物会造成血液运动受阻,使血栓更容易形成[6]。

综上所述,造成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LEDVT的危险因素有许多,临床护理中需要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猜你喜欢
根治术下肢胃癌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