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与预防控制措施

2019-08-13 03:48王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口病控制措施

王梅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兰州 730299)

手足口病系因感染肠道病毒引致的传染性疾病,现有研究成果显示,引致手足口病发病的肠道病毒微生物共有20多种表现类型,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在临床中最为常见[1]。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儿童群体中集中高发,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口痛症状、厌食症状、低热症状,以及发生在双手、双足,以及口腔身体部位之上的疱疹现象或溃疡现象等,临床经验显示,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一周左右能实现自动痊愈,极少数患者会并发以心肌炎、肺水肿,以及无菌性脑膜脑炎为代表的严重并发症[2]。有个别重症患者在病程快速发展条件下发生因病死亡结果。目前临床中尚未找寻到针对手足口病展开治疗的有效药物,做好预防干预工作,是最为关键的任务[3]。该文以该疾控中心2016—2018年间部分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记录资料为对象,针对手足口病的基本特点、传播途径,治疗与预防措施展开了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所在疾控中心从该县若干幼儿园和小学抽样的206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以及临床控制措施等方面。2016年病例84例,2017年病例61例,2018年病例61例。回顾性梳理手足口病患者的传染治疗,以及临床预防控制措施。该组入选患儿均小于6周岁,有95例患者出现分布在手部、足部,以及臀部等身体位置的疱疹表现,且同时出现全身发痒发热症状和头痛症状,有6例患者并发口腔溃疡症状,有4例患者并发咳嗽症状,有5例患者在参与该项研究前具备感染性疾病既往病史。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研究的20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一些前人的相关研究,总结该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特点,通过探讨交流,分析如何有效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并提出相关控制措施。

1.3 确诊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系在县级医院儿科接受治疗干预,均经由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临床医师完成确诊,医师确诊过程中不仅观察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还综合参考了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毒检验结果。

2 研究结果

2.1 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

2.1.1 有关传染源 携带病毒儿童和轻度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且所有作为传染源的小儿个体均具备隐性感染特点,尤其是在疾病的集中流行期间,阴性感染者数量通常比发病患者数量多出数十倍;且在临床病程急性期发展阶段,来源于病毒携带者,或者是患者粪便之中的病毒微生物具备持续时间介于3~5周传染活性,来自咳嗽飞沫中病毒具备持续时间介于1~2周左右的传染活性。

2.1.2 关于易感人群 这里的易感人群主要指6岁及以下的儿童,且在这其中,婴儿群体最为脆弱和易于感染[3],调查数据测算结果显示,年龄在3岁以下的幼儿群体中的手足口病发病率为75.00%,而3~6岁的幼儿发病率约为15%(15/100)。我们可以很清晰直观地看出,3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明显高出3~6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3 关于传播的途径 病毒携带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病毒,病毒借由空气途径和飞沫途径传播。除此之外,病毒携带儿童的粪便污染的物品,可以在手接触条件下传播病毒。

2.2 关于病原体的分布和临床治疗结果

检查206例研究对象,实验室确诊病例为23名,EV71阳性者2名,CoxA16阳性11例,其他肠道病毒10例。具体研究结果详见表1。

3 讨论

经过小儿手足口病相关研究表明,引致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包含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A 组 16、4、5、7、9、10 型,B 组2、5、13型;埃可病毒 (ECHO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l6型最为常见。跟其他类型的病原体相比起来,EV71型的病原体更严重,相对于其他病毒在临床中更易引致发生重症,且患者在临床中通常会并发一定形式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情形下,手足口病作为自限性疾病,较少出现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一般都是轻症。对于研究中的206例患者,个别采取丙种球蛋白以及糖皮质的激素进行治疗[4]。研究治疗过程中,可辅助服用敢干预药物,其中最常用的药物制剂有利巴韦林、更昔洛韦,以及干扰素等,使用适当且有效的药物干预手段,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持续时间。面对重症患者,应当为其实施脱水治疗联合免疫球蛋白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药物,借由及时性气管插管手段维持患者呼吸生理过程的通畅状态[5]。

表1 小儿手足口病病情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涉及两个具体方面:(1)院内预防措施:借由设置运作专门化的手足口病分诊工作机制,规避疾病流行时期发生交叉感染问题。一旦发现可疑的疑似患者,应该立马送到医院进行检查。另外,还应该加强对小儿的病情监测,特别是具有语言障碍的儿童,更应特别关注,以确保及时发现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的症状的小儿,绝对不能延迟最佳治疗时间。要切实做好日常临床活动过程中的隔离消毒工作,定时开窗通风,指令医生在为患者完成检查后立即洗手,规避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并且检查仪器要严格消毒。另外,医务人员还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积极全面地对人民群众讲解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预防干预措施,引导儿童家人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工作和饮食干预工作。①强化健康知识宣教力度。医院要借由运用多样化的宣传工作方式,引导患儿家长全面学习掌握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与此同时,要遵照患儿所在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借由在患者发病早期实施治疗和隔离干预,控制疫情的扩散与蔓延。②强化提升对医护人员的知识培训力度,督导医护人员能够全面认识和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治标准,以及预防措施。③组建医院内部专门性的专家小组,针对临床中遭遇的可疑病例以集体商讨形式完成诊断。在患者确诊后要立即对其实施隔离治疗工作,规范开展登记与报告工作,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展开追踪评价,经由该地区疾病控制中心开展传播途径的阻断干预工作。④强化医院内部的消毒隔离工作实施力度,强化室内空间和患者日常接触物品的消毒干预工作,减少交叉接触感染的发生可能性。

家庭基本防护控制措施:要切实做好基于家庭生活环境的隔离控制工作,保持儿童日常居住生活环境的良好空气流通状态,对于孩子经常玩的玩具,要定期实施清洗与消毒处理,引导儿童形成勤用洗手液洗手习惯,规避交叉感染,小儿应当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父母应该非常注意孩子的健康。在高危情况下,孩子们应该一天测6次体温。鼓励进行物理退烧方法。

(2)疾控中心的预防措施:①健康教育干预:引导小儿群体的家人要注意疫情的发展趋势,尽量规避自家儿童进入人员聚集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已经发病的患者接触;注重控制优质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儿童日常接触的服装和各类用品均定期实施消毒清洗处理,保持好儿童的营养支持条件和睡眠质量。②针对儿童所在家庭宣传护肤重要性:坚持每天给儿童洗澡;经常为其更换棉质内衣内裤;及时修剪指甲,针对儿童出现的皮肤问题,及时选择适当药物制剂和护肤品为其开展处置干预。③宣传介绍合理化饮食干预方案:让父母应多给儿童服用高蛋白、高热量、且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以局部温凉为宜,避免口腔溃疡的发生;要尽量少吃辛辣食物;对于因出现疼痛症状而拒绝实施进食行为的儿童,则给予其静脉营养补液。在手足口发病高峰期,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建立实施系统性的晨检制度。

对小儿手足口病来说,EV71是它的主要病原体,特别是在春末夏初,发病率高、毒害儿童和患有轻微的健康是主要的感染源,尤其对婴儿和年幼的孩子最敏感,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和手眼相互接触,在预防方面应当加强医院方面和家庭方面的协同保护,以确保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和蔓延,做好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检疫和早期治疗。

根据笔者在本县所做的调查研究,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治疗手段、预防与控制措施,当然,笔者的研究数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但是研究结果和其他优秀研究人员的调查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性,所以该文的研究照样具有说服性,为有效地预防控制小儿手足口病,应当从以上提到的一些方面做出改进。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口病控制措施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浅析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