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19-08-13 03:48马金凤张莎丽刘德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神经功能

马金凤,张莎丽,刘德顺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

偏瘫在临床中又称为半身不遂,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属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临床症状,多发于老年人群,对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患者同一侧的上下肢及面部功能出现运动障碍,病情严重时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患者入院期间应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后续病情恢复[1-2]。该次研究为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选取时间为2017年9—2019年5月,将在此时间段内至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或抽签的方式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最小为52岁,最大为84岁,平均年龄为(64.38±4.57)岁。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最小为 53岁,最大为 86岁,平均年龄为(65.27±4.83)岁。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针对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分析,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护理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指导患者摆放正确体位姿势,教导其进行相关肢体运动练习,对其进行常规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

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1)心理指导干预: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疏导患者紧张、抑郁、烦躁等负面心理情绪,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耐心解答,帮助患者树立病情恢复的自信心[3-4]。(2)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应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等及时向患者告知,加强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了解程度,增强预防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3)饮食护理指导: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多饮水,避免血液粘稠度较高,保障患者排泄通畅。(4)预防护理:定期观察患者的下肢皮肤状态,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弯曲,上肢舒展的良好体位。指导患者进行相关下肢运动练习,指导其将下肢抬高,在小腿远端置放抬高垫,足部悬空,腘窝处横置抬高垫,依靠重力维持膝关节屈伸。指导其进行适度按压伸直膝关节、屈伸活动膝关节、等长舒缩股四头肌等下肢训练[5]。

1.3 观察指标

(1)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概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2)对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熟悉程度: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将掌握程度分为掌握、基本掌握及未掌握。总掌握率=(掌握人数+基本掌握人数)×100%。(3)神经功能改善效果:采用神经功能检查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其中将显效视为患者评分下降在6分及以上;将有效视为患者评分下降为4~6分;将无效视为患者评分下降在3分及以下;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进行数据处理所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将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7%,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39%,就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而言,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5),数据差异显著。

2.2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就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而言,研究组患者(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比较

就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而言,研究组患者(93.48%)显著高于参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n(%)]

3 结论

偏瘫是神经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患者同一侧的上下肢及面部肌肉出现运动障碍,对日常生活起居造成一定影响。按照偏瘫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及全瘫,全瘫可使患者的肢体均不能完全活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在临床中,偏瘫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大多与血脂增高等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概率较高,护理人员应针对其进行相关预防性措施,降低发生概率,加快病情恢复进程[6-7]。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2.17%)显著低于参照组(17.39%),研究组患者(95.66%)显著高于参照组(80.44%),研究组患者(93.48%)显著高于参照组(7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体原因为: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生活护理指导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从多方面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加快康复进程。在患者入院后,对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疏导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树立病情恢复的自信心。医护人员将偏瘫所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向患者进行指导,使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能够深刻了解,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维生素食物,多饮水,保障患者排泄通畅。对患者的下肢皮肤状态定期观察,指导其进行良好体位伸展,指导患者进行相关下肢运动练习,如按压伸直膝关节、屈伸活动膝关节、等长舒缩股四头肌等下肢训练[8]。

综上所述,采用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对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避免其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偏瘫神经功能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