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认知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比较

2019-08-13 03:48刘鹏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下肢麻醉骨折

刘鹏飞

(通辽市医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

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所以老年人群体的人数逐年增多[1]。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不断下降,所以很容易发生某些疾病,其中骨折就是在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车辆增多,我国每年老人骨折的人数越来越多,特别是下肢骨折[2]。老年患者下肢骨折临床治疗方式通常是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成功与否与选择合适的麻醉也密切相关,在临床上这类手术最常用的是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这两种麻醉方式的研究一直是热门的话题[3],该次研究仅针对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认知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选取2014—2018年为研究时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随即分组,第一组为观察组,主要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第二组为对照组,主要应用全身麻醉,每组患者均为60例,其中观察组的男女人数比例为17:13,年龄范围在68~8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75.64±1.31)岁。对照组的男女人数比例为18:12,年龄范围在69~88岁之间,中位年龄为(75.72±1.36)岁。以上数据之间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路[4]。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全麻诱导依次静脉注射0.08 mg/kg咪达唑仑,2 μg/kg芬太尼,0.1~0.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1~2 mg/kg丙泊酚,气管插管后,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维持,根据手术中情况调节麻醉深度[5]。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选择患者腰3、4或腰2、3椎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后注射7.5~10.5 mg等比重布比卡因,放置好硬膜外导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3 h,术后3 d,术后7 d的认知功能、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以及头晕嗜睡、肺部感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实验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术后3 h、3 d、7 d的认知功能比较

观察组的术前,术后3 h,术后3 d,术后7 d的认知功能分别为 (59.42±0.73)、(56.35±0.23)、(57.06±0.52)、(59.09±0.43),对照组的术前,术后 3 h,术后 3 d,术后 7 d 的认知功能分别为(59.32±0.52)、(54.24±0.32)、(55.02±0.33)、(56.12±0.22), 两组对应的t值分别为0.611 1、29.326 3、18.142 6、33.679 0,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术前的认知功能比较高,但是术后的3 h认知程度明显下降,观察组经过术后7 d的恢复认知程度恢复到了和术前相差不多的程度,虽然对照组患者也有所恢复,但是与观察组相比仍然具有显著差异。

2.3 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分别为(7.39±1.61)、(4.93±1.52)分,对照组在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分别为(7.45±1.64)分、(6.18±1.48)分,两组对应的t值分别为0.142 9、3.227 2,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下降,而且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观察组发生了1例头晕嗜睡、2例肺部感染、3例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发生了6例头晕嗜睡、7例肺部感染、7例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 8,P=0.028 2),可以看出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都会有所下降,容易罹患各种疾病,同时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脏器疾病的概率也比较高,因此患者对手术包括麻醉的耐受能力进一步变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不可否认,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及麻醉的同时有可能会对老年患者的脏器造成一定的可逆或者不可逆的损伤,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概率也会有所增加,从而使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延长,不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7]。另外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自身的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大大降低,血管弹性减弱,围手术期的体位改变,很容易造成血流动力学骤变,极大增加了意外的发生率,并且,生命体征不平稳也会延长手术时间,不利于早期恢复、提升整体治疗效果[8]。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3.33%)相比对照组(66.67%)来说具有更高的价值,而且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3 h,术后3 d,术后7 d的认知功能分别为(59.42±0.73)、(56.35±0.23)、57.06±0.52、59.09±0.43,对照组术前,术后3 h,术后3 d,术后7 d的认知功能分别为(59.32 ±0.52)、 (54.24 ±0.32)、 (55.02 ±0.33)、 (56.12 ±0.22),经过对比发现除术前其他之间的差异均比较高。观察组在手术后的疼痛程度(4.93±1.52)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6.18±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头晕嗜睡、肺部感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相比对照组(33.33%)要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认知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比较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相比之下发现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以及对术后患者认知程度和疼痛程度均有着较好的效果,而且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有效地提高了老年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程度,同时能够更好地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下肢麻醉骨折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