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

2019-08-13 03:48王高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胫骨钢板膝关节

王高羊

(甘南舟曲县人民医院,甘肃甘南 746300)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而胫骨平台则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膝关节伸屈功能的重要环节。胫骨平台具有特殊生理构造和功能,因而也使得胫骨平台发生骨折的概率较高,并且多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此类患者的治疗难度相对较高,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容易导致后期功能受限,进而影响患者的活动功能,甚至可能造成下肢残疾,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现阶段临床中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多采取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经皮复位角稳定钢板固定以及外侧双钢板固定等方案治疗,其疗效存在差异。该次研究2017年6月—2018年6月重点分析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的治疗方案或者双支持钢板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院内诊治的7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回顾分析对象,利用数字法来分组,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患者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 31~69 岁,年龄均值(47.2±0.4)岁;病程1~13 d,病程均值(4.4±0.2)d。对照组:包括患者 38 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30~70岁,年龄均值(47.3±0.2)岁;病程 1~12 d,病程均值(4.3±0.3)d。 两组研究对象上述线性资料组间比较均衡度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均为该院同一组医师所进行的手术操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起效之后进行常规消毒,在胫骨干骺端后侧作一1 cm切口,并对周边组织行钝性分离,以暴露骨折处。在髌骨外侧的皮肤处作一1~2 cm的切口,同时保持和髌骨平行状态进行延伸,直到Gerdy结节位置处,再充分显露半月板处骨折断端,针对复位关节面下侧骨折缺损部位进行自体髂骨移植,完成操作后观察组患者采取外侧锁定钢板结合内侧钢板进行固定,对照组患者采取双支持钢板固定。

1.3 评估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中出血量、止血带应用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承重时间;(2)应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中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急性、肌力以及稳定性等,0~100分,并以此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进行评估,优(≥90 分),良(80~89 分),中(70~79 分),差(<70 分);(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以及深部感染等。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n(%)]描述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止血带应用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承重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 手术中出血量(ml)止血带应用时间(min)术后骨折愈合时间(d)完全承重时间(W)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值P值297.65±14.62 351.19±16.85 3.068 0.001 86.54±2.17 101.43±6.59 5.311 0.000 91.03±5.37 106.29±12.71 4.329 0.001 14.26±3.15 17.26±4.03 7.682 0.000

2.2 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58%,同时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率为7.89%,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的28.95%,并且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对比[n(%)]

3 讨论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中常见骨折类型,同时其治疗难度相对较高,此类患者骨折情况较为复杂,进行复位固定的难度较高,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此类患者骨折原因多是由于其膝关节在受到暴力冲击或者高处坠落时形成的压缩暴力胫骨平台骨折,也是临床中比较典型的一类关节内骨折。此类骨折的处理和预后均会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产生较大影响,并且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通常伴随关节软骨、半月板以及膝关节韧带等损伤,如出现遗漏诊断以及处理不当,均容易诱发膝关节畸形,术后稳定性差以及力线等情况,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关节功能障碍[2-4]。并且此类患者治疗中若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容易诱发关节功能丧失和膝关节外翻、内翻等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中对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较多,如通过应用环形外固定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内固定治疗措施,然而该固定治疗方案并发症率也能够被有效控制,但是通过单独应用外固定器对患者骨折固定治疗,其复位效果相对较差,同时容易诱发术后固定孔穿孔等不利问题。微创内固定系统属于间接性的复位治疗措施,该治疗方案是通过应用钢板插入恢复骨折脚的稳定度,并且该治疗方案下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单独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其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考察。近年来,双钢板角稳定固定术在临床中开始被广泛应用并受到关注。除此之外,由于可以通过运用锁定钢板来帮助恢复患者骨折角的稳定度,因而锁定钢板也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支持钢板,并在患者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有报道指出[5-7],通过术中行单一切口的手术操作方案进行胫骨平台的双踝骨折双钢板固定,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也相对较高,然而该问题的产生也导致手术技术得以不断发展。而内侧切口和外侧切口的双钢板固定术也在临床中开始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可降低患者术后出现深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同时通过进一步临床研究也发现,患者术后感染问题与术中软组织的有效处理存在密切相关性,并且通过采取分期手术,可有效防止软组织相关并发症的产生。通过稳定患者软组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固定术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皮肤坏死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风险。而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该组患者在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在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出血量、止血带的应用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承重时间等指标方面好于对照组,同时该组患者术后发生的关节僵硬、骨不连、深部感染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提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外侧锁定钢板结合内侧支持钢板的治疗方案,效果优于双侧支持钢板治疗方案,有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且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率,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对于提高患者患肢功能以及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外侧锁定钢板结合内侧钢板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并优化围术期指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该手术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胫骨钢板膝关节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