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经汤加穴位贴敷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前后诸证临床观察

2019-08-13 03:48王杰曲智威马哲林艳茹张琰雷鸣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太溪汤加肝郁

王杰 ,曲智威 ,马哲 ,林艳茹 ,张琰 ,雷鸣洋

(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吉林吉林 132013;2.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吉林吉林 132013)

绝经前后诸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因绝经前后卵巢功能减退,激素水平下降出现的系列症状,例如:烘热汗出、五心烦热、急躁易怒等症状。这些证候往往三三两两,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仅仅数月,长者迁延数年,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及家庭和睦。西医学多采取性激素替代治疗。性激素治疗短暂缓解症状,停药后症状反复,并且性激素治疗有一定不良反应及危险性,性激素治疗也不是人人适合,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另外,口服激素药物会使肝脏的负荷加重,严重肝肾疾患,亦列为禁忌。中医治疗疾病可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辨证论治,其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该研究以2017年4月—2019年4月为研究时段,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拟用定经汤加穴位贴敷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前后诸证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病例均来源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妇产科病房。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经诊断明确者给予分组治疗。按就诊号末位数单双号决定分组,单号分配到观察组40例,双号及零分配到对照组40例。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女性绝经综合征诊断。实验室检查标准: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中医诊断标准:肾虚肝郁型证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郑筱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中医辨病和辩证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45~55岁的绝经前后诸症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替勃龙片 (华润紫竹药业,2.5 mg×7片),温开水冲服,1片/次,1次/d。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观察组定经汤加穴位贴敷,定经汤药物组成:菟丝子20 g、白芍20 g、当归20 g、熟地 15 g、山药 15 g、茯苓 10 g、柴胡 15 g、芥穗 10 g。穴位贴敷药物:女贞子、旱莲草、淫羊藿、当归等量,共研细末,蜂蜜调制。主要选取的穴位:任脉神阙(脐窝中央)、足太阴脾经三阴交(内踝见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足少阴肾经太溪(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操作方法:将女贞子、旱莲草、淫羊藿、当归等量放入无菌药碗,加入少量蜂蜜调制。涂抹于无纺布膏药贴布上,药物面积 3 cm×3 cm,药物厚度约 2 mm,直径为2 mm圆锥状药饼,贴敷于神阙、三阴交、太溪。 口服药物:150 mL/次,2 次/d,连服 30 d;穴位贴敷:隔日 1次,4~6 h/次自行取下,取下前自行按压3 min。1个疗程为30 d,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疗效性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差异性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和Kupperman评分比较以及不良反应为主要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组内比较治疗前t 治疗后P组间比较治疗前t 治疗后P观察组(n=40)对照组(n=40)15.25±5.06 16.46±4.84 4.67±4.41 8.75±5.33 9.21<0.05 1.02>0.05 3.34<0.05 6.26<0.05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 Kupperman评分比较[(±s),分]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 Kupperman评分比较[(±s),分]

注:根据表2显示治疗前两组Kupperman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Kupperman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组内比较治疗前t 治疗后P组间比较治疗前t 治疗后P观察组(n=40)对照组(n=40)26.81±8.38 25.69±9.01 7.85±7.29 14.5±9.49 9.85<0.05 0.49>0.05-3.22<0.05 5.06<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比较分析

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5.0%,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2.5%,经统计学分析定经汤加穴位贴敷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前后诸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表 2、表 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绝经前后诸证多发生在45岁以后,《黄帝内经·素问》以女子7年为一个阶段,女子绝经前后肾气不足天癸竭,阴阳失衡发生疾病。根据中医理论五行生克制化生理相互联系,病理也想互影响,肾水为母,肝木为子,肝肾同源,肾水不足不能濡养肝木,出现潮热汗出、急躁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等症状。故我们采用口服定经汤加穴位贴敷治疗该病,定经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傅氏立法方药多注重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中药汤剂与穴位贴敷合用,共调肾中阴阳,脏腑气血减少诸症发生。该方虽用药精简,但配伍巧妙,疗效确切,不损自身之气血,便是调理大法。定经汤强调肝肾同治,即疏肝平肝寓于养血、填精、益阴之中,可以直接针对患者症状治疗,达到治疗“本”的目的,一步到位解决患者困扰;而穴位贴敷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全身血气运行相关系统和全身高级调控系统,穴位贴敷基于这一理论基础,以引气归元为指导,配伍三阴交及太溪达到治疗该病长期反复出现症状。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而且又是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因此该穴可调理肝、脾、肾三经的气血;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三阴交不仅可治疗局部病证,也可治疗肝、脾、肾三条经脉的病证,体现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机理;太溪是肾经原穴,肾藏精主生殖的功能,有滋肾阴、补肾气、温肾阳之功效。两者相结合,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疏其血气,令其条达的目的,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复合疗法。

猜你喜欢
太溪汤加肝郁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温暖手脚
太溪穴:汩汩溪流归肾水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