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2019-08-13 03:48马明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穴位中药

马明明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喘息、咳痰和咳嗽为主,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常选用抗生素,尽管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但负面作用多。中药穴位贴敷操作简单,与抗生素相比,安全性更高,易为患者接受。有学者[1]研究发现,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治疗中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巩固疗效,促进疾病转归。该院对2017年7月—2019年2月接收的3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及护理干预后,取得良好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均分成两组,试验组男女之比为20:15,年龄49~77岁,年龄均值(59.82±9.64)岁;病程 3~10 年,病程均值(6.32±2.41)年。参照组男女之比为21∶14,年龄50~76岁,年龄均值(59.74±9.34)岁;病程 4~9 年,病程均值(6.89±2.37)年。两组性别、病程和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研究对比指征。

1.2 方法

参照组:遵医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1)治疗措施:给予患者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523)口服治疗,用药剂量为2.5 mL,2次/d。(2)护理措施:参考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流程开展护理操作,内容包括观察病情、饮食护理、指导用药和生活指导等。

试验组在参照组干预基础上行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1)穴位贴敷:中药选用肉桂5 g、芥子3 g和吴茱萸5 g。将上述中药混合后研制成粉末,加入姜汁调成药饼。将药饼贴敷于患者的双侧肺俞、肾俞、大椎和足三里,2~4 h/次,结合患者皮肤敏感度的差异,可适当增减贴敷时间,1次/d。一个疗程为一周,共4个疗程。(2)护理措施:①健康宣教: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开展有氧运动,以瑜伽、太极拳等为主,并训练呼吸吐纳功、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使患者的肺活量增加,呼吸泵功能得到提高;开展中药贴敷操作前,需将穴位贴敷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功效等告知患者、家属,使之不安及顾虑消除,积极配合治疗;②穴位贴敷:贴敷时护理人员站于病床右侧,待贴敷的穴位明确后,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于对应的穴位贴敷治疗贴,使用双手拇指指腹于治疗贴上顺时针旋揉,其后逆时针旋揉,时间均为1 min,每一穴位持续3~5 min,逐渐施加压力,以患者可耐受且局部出现胀、麻与酸感即可,对贴敷的穴位依次进行按摩;③贴敷后处理:药物贴敷后,若敷药部位出现蚁行、麻、凉、热感,或轻中度疼痛、轻度痒感均为正常现象,无须行特殊处理,待贴敷时间达到后可将药物揭去。若局部皮肤有色素沉着或微红,为正常反应,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水疱、红肿等严重反应,需及时联系医生,并配合其妥善处理。处理大水疱时,应当采用注射器将疱内液体抽出,再给予无菌纱布覆盖。对于皮肤溃破部位,可依照烫伤处理,待清创后再给予湿润烧伤膏清创,如有必要,遵医给予抗生素口服,以有效控制细菌感染。

1.3 评价指标

(1)参考第5版内科学中有关慢性支气管炎[2]中的疗效标准判定治疗效果,其中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肺部听诊提示哮鸣音消失为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双肺听诊提示哮鸣音与治疗前对比明显减少,且湿啰音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肺部听诊哮鸣音有所减少为有效;病情改善不明显或者加重为无效。(2)由喘息症状、咳嗽缓解、肺部湿啰音消失及发作次数等进行中医症状积分评价,每项条目计3分,评分越低越佳。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21.0展开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达,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达,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参照组护理总疗效与试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中医症状积分

两组护理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护理前,组间对比以试验组减小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护理后的参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咳嗽缓解 喘息发作次数 喘息症状 肺部湿啰音消失参照组(n=35)试验组(n=35)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2.34±0.09(1.61±0.49)※2.33±0.10(0.59±0.31)*2.51±0.49(1.52±0.69)※2.49±0.51(1.01±0.48)*2.31±0.11(1.51±0.49)※2.30±0.19(0.68±0.09)*2.11±0.59(1.62±0.49)※2.17±0.54(1.05±0.11)*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临床多发病,患者发病后2-3d可出现呼吸困难、干咳和喘息加重等临床症状。资料显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多与感染、有害颗粒及有害气体等因素相关。长期咳嗽及咳痰会造成肺脏虚弱,进而累及脾肾,由于此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常采用抗生素,但长期使用无益于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并且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的整体疗效也随之下降。

在祖国医学中,慢性支气管炎属于“痰饮”“哮喘”和“咳嗽”等范畴,其发作与风寒之间关系密切,故治疗时以宣肺化痰、温阳逐饮为主。穴位贴药为祖国医学中的外治方法,能起到调节肾、脾与肺等功效。在该次研究中,试验组接受穴位贴敷及对应的护理干预后,总疗效高达94.29%,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总疗效为77.14%,提示试验组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可靠,能保证疗效,使患者早日康复,与周忠凤[3]研究结果取得的总疗效95.00%接近。同时,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发现,两组护理后的症状积分与护理前相比均得到一定改善,但两组对比以试验组改善的效果更令人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中药穴位贴敷在改善症状及生理机能方面作用确切,能助患者早日重返正常的生活。中药穴位贴敷属于复合性治疗措施,其将药物疗法与针灸疗法有效结合,集药物、穴位和经络于一体,既能使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得到提高,还可达到平喘止咳的目的。在该次贴敷时选择的穴位中,大椎穴属于诸阳之会,贴敷此穴能起到振奋阳气以及通阳解表之功效;贴敷足三里及肾俞能达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目的;贴敷肾俞穴能温通肺络、疏通卫气及宣肺化痰的效果。现代药理认为,中药穴位贴敷能使局部产生温热作用及皮肤血液供应得到改善,还可提高血管壁通透性,促进淋巴循环,增强吞噬作用,最终增强患者的防病抗病能力,加速炎症吸收。对比口服用药,穴位贴敷治疗能避免药物经肝循环的首过效应,直接对病灶产生作用,并且不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安全性高。该次试验组采用的中药贴敷药物由芥子、肉桂及吴茱萸组成,其中芥子具有散结通络止痛、温肺豁痰利气之功效;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温经通脉和散寒止痛的效果;吴茱萸具有温和补虚、疏肝止痛的作用,将上述中药联合使用,能起到散寒止咳、温肺利气豁痰以及平喘止咳的作用;配合健康宣教、贴敷后处理等护理措施,能进一步巩固疗效,推动康复进程。张俊丽[5]研究指出,穴位贴敷具有简单方便、作用直接、取材广泛、简单易学以及无创无痛等优点,能通过皮肤渗透给药,安全性及实用性较高,因此受到诸多患者的认可。

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期间配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积极改善症状,促进康复,建议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穴位中药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夏季穴位养心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