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风:洞悉风云变化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象观测保驾护航

2019-08-18 09:47
科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陆风气象卫星风云

2018 年,一颗名为“风云二号H星”的气象卫星,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热点话题。习近平主席先后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以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多个重要场合提到它。

那么,风云二号H星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卫星,它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又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哪些便利呢? 本期《科学家》杂志邀请国家气象卫星中心风云静止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陆风带你认识风云二号H星。

“一带一路”的专用气象卫星

我国的风云二号系列卫星,在1986年开始启动研制,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发展,先后攻克了自旋稳定卫星云图定位、辐射定标等技术难题,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6% 以上。在台风、强对流、沙尘暴等监测预警业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8年6月5日,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收官之作,也是这个系列可靠性最高、性能最稳定的卫星。它搭载了一台五通道的成像仪器,好比天上放了一台摄像机,对中国及周边半小时看一次,它不但可以用可见光波段在白天观测,而且也可以用红外通道在晚上看到云图。为了遥感应用,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红外通道,可以看到大气运动、水汽、火点、沙尘、海温的信息。这些多光谱通道的综合应用,可以为“一带一路”区域提供急需的高频次气象环境信息。

由于“一带一路”区域自然灾害发生频次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所以国家决定把风云二号从86.5 度西移到79 度,让它成为“一带一路”的专用气象卫星。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陆风表示,“将风云二号 H星放到印度洋上,也解決了全球气象观测中的印度洋及中亚区域高频次卫星连续观测的国际空白,因为这个地方缺乏稳定和对外开放的卫星观测。中国卫星放上去,确保未来4年持续有这样的连续观测服务。这对于‘一带一路区域各个国家的经济民生将有非常大的支持。”

风云卫星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的建立

由于“一带一路”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气象灾害非常多。为此我国建立了一个风云卫星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为他们设立专门账户和应急服务网站。当发生灾害的时候,他们可以申请启动这个应急保障机制。中国气象局就把现有的卫星资料快速的给它进行推送。另外他们也可以申请加密观测,中国气象局会专门针对他的申请提供高频次的加密观测服务。

2018 年,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建立后,在应对超强台风“山竹”和“玉兔”的过程中,越南、菲律宾 3 次向我国申请启动应急保障机制,中国气象局及时启动了风云卫星加密观测,连续提供卫星云图和台风遥感产品,受到高度好评和赞扬。

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8颗在轨稳定运行,已经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正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

作为全球观测业务卫星序列中的重要成员,我们期待风云卫星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陆风气象卫星风云
监测“龙王下雨”的气象卫星
风云三号E星初样星
窃听风云(九)
象甲风云
H-2A发射“向日葵”9气象卫星
风云气象卫星在产品应用中前行
风云气象卫星如何命名?
陆风X5 8AT即将上市
勇者无畏陆风X5通过赛事检验
象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