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浩:精准智能的未来风云 卫星应用值得期待

2019-08-18 09:47
科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气象卫星接收站风云

风云气象卫星的数据如何传输到地面?这些卫星数据又是如何应用到天气预报?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卫星应用产品?本期《科学家》杂志邀请到中国气象局遥感应用服务中心主任唐世浩研究员带你认识风云气象卫星的应用服务。

气象卫星数据如何接收和应用

气象卫星它有个特点,就是需要高频次的综合观测。你比如说我收到一幅图像,如果说我这个灾害都过去了,我拿到这个图像的作用就很小了。所以风云卫星对于整个数据传输分发都有特别高的要求,所以这方面能力也是特别强的。

卫星上的信号要传到地面,这对于静止卫星来说好办。因为它相对地球静止,地面接收天线可以始终对准卫星,观测数据能够准实时的传回来。

但对于极地轨道卫星来说,由于绕地球两极运行,必须经过地面接收站上空才能传回数据。这样的话,你想要提高传输时效,就不能等卫星飞到中国上空,之后才接收信号,因为它转一圈就将近两小时。因此,我们在全球建立了多个接收站。其中,国内有五个接收站,在南北极也有接收站。这样,卫星观测资料就可以很快的传回来。

接收的数据处理完之后,就是分发,让用户能尽快拿到这些数据。对此,我们建立了天地一体化的数据分发服务系统。

一方面是卫星直接分发,就是卫星在观测到数据之后,如果地面有接收站,就可以直接把数据传过去。另一方面是通过通讯卫星转发,就是卫星接收数据之后,再转发到通讯卫星,由通讯卫星再转发出去,用天线接收通讯卫星的信号就可以拿到数据了。还有就是通过地面网络分发。总之,就是通过多种手段保证用户能够快速可靠的拿到数据

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应用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就是卫星本身可以对天气系统进行直接的监测,比如有台风暴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卫星直接观测,得到比如说这个台风的路径,台风的强度,台风的降水等等這些方面的信息。对于这个强对流、暴雨等极端天气,我们也可以通过卫星直接监测它的降水的区域范围。

另外就是卫星也可以提供很多的定量产品,比如说云的一些特性,包括云顶温度,云顶高度,包括一些云可能带来的降水等等,这些产品在天气分析也可以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卫星数据用于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卫星资料的应用,特别是在海上,它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地基观测资料,主要的就是依靠卫星。随着卫星数量增加和卫星探测能力的增强,数值天气预报整体的精度越来越高。

更加智能化的未来应用

未来,我国还将发射多颗风云卫星,通过多颗卫星的组网观测,风云气象卫星的探测能力会进一步增强,服务时效和精细化成程度进一步提高。

未来我们的风云卫星将具有更强的全天候的监测服务能力,不管在什么天气条件下,都有监测服务能力;还有就是在准确预报的同时提高服务时效;还有全球服务,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其他的全球化应用,需要我们提供更好的气象保障服务。

在应用方面,最值得期待的就是智慧化的风云卫星服务。我们现在提供的应用产品主要还是直接监测产品,未来是卫星资料跟其他多元资料结合之后,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更广泛,更智能化的服务。你比如说开车,你开车到哪,我这个服务就可以跟到哪,你就可以实时了解你前面的天气是什么样的。你要出去旅游,我可以给你推荐线路,提醒你要做哪些准备?要不要带伞、戴太阳镜、戴帽子,包括穿什么衣服等等更加贴心、更加智能的服务。

猜你喜欢
气象卫星接收站风云
监测“龙王下雨”的气象卫星
风云三号E星初样星
LNG接收站的发展趋势
LNG接收站扩建工程低压泵国产化应用管理
LNG接收站工程项目设计进度的控制
窃听风云(九)
象甲风云
H-2A发射“向日葵”9气象卫星
风云气象卫星在产品应用中前行
风云气象卫星如何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