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现象

2019-08-20 05:28王思聪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话语权微博女性

王思聪

摘  要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逐渐兴起,与传统媒体相比,它开创了信息双向流动的传播模式,改变了以往传播媒体自上而下的固有传播模式。因其传播主体的平民化,传播速度的快捷化,传播内容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微博这一平台表达自己对热点事件的想法,逐渐成为公众话语权表达的中心,为中国女性带来一个广阔的去充分表达自我的平台,也为女性话语权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空间,使女性实现了“非自主性”到“自主性”表达的跨越,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媒体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但是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的话语权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局限性,仅仅集中在和女性密切相关的领域,因此在微博上的影响力也微不足道,如何发挥女性在新媒介文化下的影响力,是文章要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  微博;女性;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2-0111-02

传播媒介的出现及使用对男女两性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传播媒介构建的不仅是一种传播模式,而且它输出的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价值观,都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传播秩序。传统媒体塑造了社会普遍认同的女性形象,迎合了男權主导社会下的大众审美。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交互性和多点对多点的传播,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信息的发送者不再享有信息特权,并且实现了和同受众平等交流,在技术层面提供了男女同等话语权的机会,女性逐渐从话语权的客体,转变为事件发声的主体。

1  微博中女性话语权的背景

媒介的话语权是指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主体对受众产生传播效果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新媒介对女性话语权的发展与颠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兼具新闻属性和社交功能的微博出现,将个性化定制信息源的权利决定权交给了用户个体,信息发布者也可以成为目击者、知情者、经历者、评价者,让每一个人都有成为信息传播主体的可能。

微博构成的这种新型的话语权表达,打破了传统的话语权控制模式,为女性自主提供了参与信息传播,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机会,女性有更多机会表达自我。但事实上来看,男权占上风的现状并没有实质改变,不仅女性自身没有意识到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性,而且公众的关注点依然存在女性的标签化现象。因此,本文既要从源头找到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又要探究构建新媒介女性话语权的对策,及时发挥好女性表达的影响力。

2  微博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现象分析

2.1  传播内容的边缘化

微博虽然开启了全民话语权时代,人人都有表达自我、参与讨论的机会,然而女性和男性的关注点也有很大的区别,女性主要偏重文娱、美妆、美食、旅游等领娱乐生活的领域;而男性多半会参与到社会热点、国内外资讯以及焦点新闻的讨论。特别是参与讨论微博公共领域的话题时,男性对此更加关注并能提出全方面的看法,引导了受众对于问题的意见走向。从传播内容的类别来看,女性的话语权还处于边缘化地带,对于社会新闻而言,仅停留在热门话题的领域,没有形成发掘新闻的意识,其探讨的话题也很难对社会层面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从自身原因来讲也导致了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2.2  意见领袖的缺失

在微博这个拥有数亿使用者的平台上,除了个人发布日常生活的信息,热门话题的讨论则是微博的另一重要功能,新媒体特色赋予了微博中拥有大量粉丝且对事件有独到见解的网友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并没有性别的区分。虽然在大背景下看似对于女性传播者争取话语权十分有利,但是女性使用者并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在热点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仍持有“观望”的态度,更容易在他人发布观点后,改变自身原有想法。在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方面也远不如男性,更多的女性选择认同他人的观点而没有以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人,因而男性在微博中的舆论影响力仍占有很大比例。

2.3  网红现象的批判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以其海量性、互动性、及时性等特点,创新了传播渠道,摒弃了非网络时代的传播复杂性,能够降低成名的门槛和成本、加速成名速度,成就了一批女性网络红人。她们因特别的个性、出众的样貌在平台上直播,有些联合有知名度的微博大V来炒作自己,收获关注度。看似在微博这个平台下充分表现自己的背后,实质却成为男权社会下的新型消费品,她们在成为热门人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无数男性网友品鉴、调侃、人身攻击,女性陷入了被动和取悦大众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对女性本身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使之逐渐失去了独立人格、自我意识和创造性。

3  关于微博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现象的建议

首先,女性在自我表达的内容上过于情感化而缺乏对社会的影响力,因此女性应调整对自我的认知,脱离传统媒介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如家庭化,情感化的标签始终贴在女性身上。对政治话题、社会事务缺乏敏感度,要有效地利用新媒介平台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去,在与网民的互动和交流中弥补不足、提升自我,进而形成女性表达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实现从“倾听者”角色逐渐转变为“决策者”角色。

其次,提高女性意识不仅需要传播女性文化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需要女性地积极参与。女性应该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树立新媒介时代女性形象。面对微博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增强自身的选择、理解力,对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新闻现象,主动提出与之相反的批判意见,同时要主动参与到新媒体的传播活动中去,受关注度高的女性应从己做起,在传播信息时,通过自身的舆论观点影响受众,发挥自身的引导能力,逐步缩小性别之间的知识鸿沟。

最后,从社会的意识形态层面,逐渐消除性别歧视。现有的性别文化已难以适应新媒体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在思想层面积极构建以性别平等为主的先进性别文化,摆脱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视角,从根本上扩大女性的话语权,只有真正意义上提升女性的地位,才能更有利于女性提高对自我权利的认知,才能更有利于女性进入公众话语的中心,才能进一步建立新媒介文化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4  结束语

由于长期文化的影响和现实的选择,以及对传播者知识层面的要求,媒介的话语权仍然深受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女性言论的影响力远远不如男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微博虽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让女性参与话题的表达,充分行使自身应享有的话语权,实时分享新鲜事,实时探讨热门话题,但是女性在行使话语权的过程显然还有很多不足,“传而无效”的现象在女性身上屡见不鲜,很多情况下女性的发声也并未得到重视,这一现象的改变刻不容缓,女性更应从自身做起维护自己的权利。

女性本身更要唤醒自我权利意识,通过微博这一平台,全方面多视角分析实时热点问题,在热门话题上的发言占领一席之地,需要女性群体自身的长期努力。

首先,拓宽关注领域,提升自我认知,多多关注主流新闻媒体以及意见领袖,榜样力量能够促进自身进步。

其次,有影响力的女性大V,要发挥好微博的舆论效应,积极发表个人见解,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为争取女性话语权的平等不懈努力奋斗。

最后,就微博使用习惯分析,女性更愿意把它当作交友的平台,通过视频直播、发布日常、更新好友圈等行为,与相识或陌生的网友交流,而忽视了海量新闻的发布,因此女性不应把微博仅仅当作娱乐行为的平台,更应当作扩展知识层面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包佳琨.自媒体时代女性话语建构的探索[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2]宋素红,杨曦.新媒介环境中的女性话语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22(5):70-74.

[3]张毅.新媒体语境下媒体建构女性话语权的路径——以《环球时报》微博为例[J].新闻传播,2018,343(22):113-114.

[4]赵青青.新媒体格局下传统媒介话语权的消解[J].新闻研究导刊,2016,6(5):73.

[5]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6]王丽.新媒介背景下中国大陆女性话语权的境况研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17-18.

猜你喜欢
话语权微博女性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