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的信息编码研究

2019-08-20 05:28方民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视觉形象数字化

方民

摘  要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形式,它是以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通过电脑的中转作用而生成的数据、图像信息、声音和文本等,构成的一套电脑数据而形成的媒介体系。而创作者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原始素材信息的再编码,才能把事物转化为视觉形象,最终传递作者对外界的思考。

关键词  信息编码;数字化;映射性;视觉形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2-0121-02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形式,它是以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通过电脑的中转作用而生成的数据、图像信息、声音和文本等,构成的一套电脑数据而形成的媒介体系,它以其本身所具备的快速与广泛性,造就了一种新思维意识的产生。当下时代的人们似乎更容易接受新媒体艺术中出现的新奇事物与时效性热点等交织在一起,所带来的信息快感。而任何信息或者思想的传播都离不开外界载体的影响,对新媒体艺术来说,现实图像、虚拟生活、思维悖论被同时并置在一起,他们不仅挑战与测试人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且更提供了人们对现实世界产生的信息进行再编码的可能性。通过对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关联,让创作者的表达手段更加快捷与高效。数字化的概念本身就扩大了人类的表达方式,这种利用数字打造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拓展艺术自身的边界,还可以改变人们对固有世界的观看方法。虽然新媒体艺术使用的通常是当下时代的前沿科技,但它当然不仅仅是声、光、电的简单组合而已,令人目眩的科技景观背后始终隐藏着对于当下社会、时代、文化甚至是意识形态等问题的思考,而他们的作品正在试图让麻木的现代人重新感受到艺术的尖锐与先锋性,通过艺术的表达让观者从新审视既有逻辑和现有普遍性规则的合理性。这也把媒体艺术置身于更大的全球性背景里面,在图像符号和光影声色背后,带来时代性与社会矛盾性的问题思考,而它在作品表象之下所隐藏的视觉文化内涵,也让它在艺术与科技的调和上变得更加重要。

1  视觉形象的转化

视觉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媒体艺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原始素材信息的再编码,才能把事物转化为视觉形象。原始素材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而再编码过的视觉形象则是现实的升华产物,两者之间形成了神秘的映射关联。但人们通过影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角度和深度是受到创作者和欣赏者的认知状态影响的,伴随着数字媒体的逐步发展,它已不仅能使形象的映射性有了更好的保障,而且还能通过数字手段,体现创作者的思想和意愿,把客观现实经过信息的再编码,将图像从客观抽离为虚拟空间关系,使欣赏者产生独特的认知体验。

数字技术开创了影像创意表现的新境界,创作者通过数码设备和计算机处理,实现了对电脑数据信息的再次创作编码,并超越了图像本身特质,让欣赏者能想象到原始图像所不及的内涵,这种内涵是通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编排,或是创作者的叙述线索脉络与视觉蒙太奇手法的并置,而后从画面信息中感悟到的形象化再造。而非裔美籍艺术家亚瑟·贾法通过新媒体录像剪辑的创作手法,热衷于叙事性的媒体作品创作,同时使用间接的暗示手法和矛盾冲突性的画面,再次有力的表现了以黑人为主线的“黑色美学”,并把剪辑的视频与社会矛盾相串联,有效升华了其内在本质。他的其中一件作品,“爱是讯息,讯息是死亡”是一个单通道视频装置,背景音乐是激动人心的黑人歌曲。作品画面包括来自音乐会,游行,音乐视频,新闻报道,警察摄像机,“YouTube”视频的原创和录制的热门视频,以及来自他的纪录片“梦想是纪录片的梦想而不是死亡”,这些都反映了马丁·路德·金的遗产和当代黑人经历。对主流媒体中黑人代表的敏锐认识和批评,贾法在技术上融入了广角镜头,把马丁·路德·金,巴拉克·奥巴马,詹姆斯·布朗,碧昂丝等人物剪辑在一起,以及嘻哈音乐表演,黑人运动为主的体育比赛,作品呈现了美国黑人生活的细微、复杂、多面的欢乐和创伤,艺术家认为这既美丽又痛苦。

2  数字信息的再编码

贾法巧妙的融合多个映射性极强,同时包含大量信息的镜头,追踪非洲裔美国人的身份问题。通过对现实信息图像的大量采集与敏锐观察,从民权领袖的照片,到黑人为主的各类运动浪潮录像,他在精心编辑的7分钟视频中使用蒙太奇手法给观众营造出一个信息内涵丰富,情感强烈的虚拟空间。这也充分证明了他对回收媒体信息以及信息的再挖掘与审查的敏锐直觉,也形成了他个人极具代表性的模式和策略。除了熟悉的黑色图标和历史事件的片段之外,场景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他们未名的身体处于不同的兴奋和绝望状态。

而贾法的另一件影像作品,“梦比死亡更冷”创作于2012年,他把个人的思考维度投射到大部分的来自新闻媒体、电视和互联网的意念图像上面,从而产生复杂与矛盾的图像对抗性。在这一点上,贾法披露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权威和脆弱性的并存,这也意味着创作者对广阔而复杂的黑色表达领域的杰出贡献。同时“爱就是讯息”中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体现了复制黑人音乐中的力量、美学和疏离感,这也提醒人们定义黑人的集体是由独特的个体、多样的身份和他们不可解释的差异所组成的。媒体影片为创作方法的作品,因其视觉上的冲击力,观者对视频图像的感受力明显高于文字和口述等其他转述性方式。而对数字信息的再编码在新媒体时代成为与语言、文字、声音相并列的认识和表达现实的途径之一。通过信息的再编码,改变了其原始的记录特性,加上后期技术剪辑与特效处理,背景音乐等多种技术手段的使用,使新媒体艺术呈现出强大的媒介优势。

3  媒介表达与叙事逻辑

在现代社会中,大部分艺术表达形式之下所隐含的叙事逻辑是难以被回避的,无论是直观或是曲折,都是客观事物或者理论的反应,新媒体艺术也不例外。无论新媒体艺术怎样呈现它的作品外衣,其当前的发展都是以现代科学发展成果和思维的推进为前提的。更进一步来看,许多理论思想家都对互联网以及数字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表示担忧。就如同法国思想家拉图尔便痛恨流行文化的浅薄,认为它夺走了人们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对于现代科技和人类情感的混合体,新媒体艺术大量揭露和疑问科技所产生的负面能量的同时,又持续的为科学技术的进度而呐喊助威。更有意思的是,新媒体艺术也常常因其肤浅的刺激形式而受到批评。电脑数据生成的条件便是数字与信息,自然是逻辑与理性的反映。它在技术表现手段上还是主要依赖数字化的图形与图像等、各类软件及后期编程技术等。如果放弃这些媒介创作方式,新媒体艺术便会脱离其快速而高效的观念创作优势。今天的新媒体艺术,其表达形式依然是数字系统的碎片化叙事。因此,创作者也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逻辑性思维,改变了以感性创作为基础的跳跃式结构。究其成因,有其技术系统固有的缺陷与范式,也无法离开社会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思维逻辑的约束。对于颠覆性的艺术表达方法的产生,应也与科技创新的人工智能科技的产生相伴来临,这对于人脑思维模式的挑战也极具前沿性。

4  新媒体艺术的展望

新媒体艺术作为科技与艺术的桥梁,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且影响范围大,其艺术内涵变化丰富,维度宽广。它把信息编码和思维逻辑的发展与应用作为必要前提,把创作者的客观分析与艺术表达的自由相统一,它的媒介体系、传达方法和叙事逻辑,都在科技与思维的推动下不断发展。成熟的信息科技和思考逻辑可以隐晦的让作品的社会文化本质获得无限的丰富。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作品自身所带来的各种消极的技术影响,只有通过对人文内涵的不断追寻和探索才能得到对艺术作品最大程度的思想升华。而它自身独特的媒介优势,相信会在人工智能即将来到的新时代以它的语言进行艺术全新的叙事探索,为后人类文明贡献它独特的語言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江波.当代新媒体艺术特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宫林.新媒体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视觉形象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对行业影响难言“颠覆”
我省中小企业视觉形象工程的推广及策划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