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戏剧理论视域下的脱口秀节目分析

2019-08-20 05:28薛文雅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后台

薛文雅

摘  要  现象级网综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的热播引起全民性的话语狂欢。文章以《吐槽大会》为例,将戈夫曼的“戏剧实现”“剧班”“后台”等概念引入脱口秀节目研究中,全面解析人们用戏剧技巧的方法构建自身形象的文化意义,同时对脱口秀节目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  《吐槽大会》;戏剧理论;剧班;后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2-0132-02

1  《吐槽大会》的节目形态及节目特色

《吐槽大会》是由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腾讯视频共同出品的一档大型美式喜剧脱口秀节目,该节目邀请嘉宾轮流上台以“叙说”的方式进行自黑吐槽,传达“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的口号。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热议,迅速成为现象级网综脱口秀节目,并且在第三季收官时播放量总和超过24亿次,其中单期播放量最高达3亿次。节目以网络特有的“吐槽文化”为切入点,在每期节目中将邀请一名有争议、有话题、有流量的明星主咖来到现场,由明星好友组成的吐槽团及主持人轮流上台对主咖进行吐槽,之后主咖再对主持人、吐槽团队成员做出回应,节目最后由主咖选出本期节目的“Talk King”。

“吐槽”一词是来自于日本的漫才中的“突っ込み”,有“抬扛”之意,是一种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在网络世界中,“吐槽”所承载的主体是各种原创段子,基本特征是幽默诙谐。《吐槽大会》为吐槽者提供台本,吐槽者针对被吐槽者的言行,用暗喻的方式,含蓄地表达吐槽者的意见及想法,以此来达到揶揄的娱乐性的目的。在《吐槽大会》中节目组虽然设定用“吐槽”作为新颖的交流方式,实则希望明星主咖在吐槽过程中可以卸下防御的外壳,表现出真实的自己,而针对于快节奏时代下生活压力巨大的现代人,不仅满足了他们的话语狂欢,更是一种独特的解压和宣泄情绪的方法。

与传统脱口秀节目相比,《吐槽大会》节目嘉宾和主咖的叙述话语用包装的形式表达其想说不敢说的话,或用一种反转的形式再陈述出来,具有一定的戏剧性。节目由专业段子手团队打造台本,制造节目笑点,以此来吸引受众观看流量。在第三季第十期《吐槽大会》节目中张艺兴吐槽到:“针对音乐本身的批评,我每条都是会看的,不然,我十天不睡觉你们以为我干嘛去了,看得我流量都快用完了”。

传统脱口秀节目吐槽的对象处于不在场的状态,像比如《今晚80后脱口秀》主要由主持人王自健对一些社会热点、文化事件、时尚潮流等进行吐槽。《壹周立波秀》则同样是由主持人周立波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趣谈盘点,而《吐槽大会》则是将吐槽对象直接置于在场状态,并为主咖专门设置“宝座”,主咖接受吐槽,将流量高的明星及明星好友团就引起争议的热点话题在节目现场进行互撕、自黑,进而引起话语狂欢。

2  《吐槽大会》中的个人前台与后台

社会就是舞台,每个人都在表演。“当一个人在扮演一种角色时,他必定期待着他的观众们认真对待自己在他们面前建立起来的表演印象。他者或者他者的观照成为自我评价的工具,无论是多面性的自我呈现还是统一性的自我呈现,都是社会情景和个人表演的产物”[1]。在戏剧理论中,官职、服饰、仪表、言谈、表情等是个人前台行为的组成部分,个人前台是个人表演或行为正在展现的地方。像比如明星的个人前台就是在出席活动或者参加节目时所展现出来的公众形象。

后台区域是指那些与表演相关但产生的印象与表演不相一致的行为发生的地方。对明星主咖来说,在日常私下生活中常常被“人设”,存在一些负面性话题在他人对主咖的误解未解决时,《吐槽大会》为其提供了“平台”,使那些可能会有损于其所要造成的印象的行动呈现给观众,并且在这个话语广场上,主咖将其视为后台区域,将前台不满的内容通过吐槽展现给观众,让我们看到主咖“卸装”后精彩的画面,达成了刻板印象的消解。在第三季第十期节目中,主咖张艺兴将长期以来大众对他的人设争议做出回应“我一出道就是所谓的流量艺人,但我觉得流量只是一个机会,我的行为如果能够配得上这份流量就会被大家喜欢,配不上就会被大家吐槽,找准一个平衡点我才能够从一个‘流量艺人变成一个不仅只有流量的艺人”,一改往日流量艺人经不起评判的刻板印象。

对于受众来说,可以通过节目的槽点和诙谐幽默的段子得到个人后台情绪的释放,同时《吐槽大会》为观众带来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姿态,是一种笑对生活、笑对自己的勇气。具体到是个人就是个人的情绪表达得到认可[3],在快节奏时代下个人承受诸多压力 ,因此内心情绪中蕴含着的种种抱怨和牢骚,更是需要找到宣泄口,像比如上班族们工作期间即自身前台区域,在一天工作结束后他们通过网络世界使自己的情绪在后台区域得到释放。

3  《吐槽大会》中的戏剧表演

“特定的参与者在特定的场合,以任何形式影响其他任何参与者的所有活动”[1]是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对“戏剧理论”做出的阐述。《吐槽大会》中吐槽团及主咖用原创段子进行吐槽自黑的整个过程就是一种戏剧表演。

3.1  节目中的戏剧实现

若个体处于他人面前时,常常在自身的行为中注入各种各样的符号,如果个体想要引起他人的关注,就必须在和他人互动过程中表达出他所希望传递的内容,即为 “戏剧实现”。像比如,唐国强作为第一季第四期《吐槽大会》的主咖,前半段的叙述诙谐幽默,贴近节目特征,在节目最后对主持人、吐槽团队成员一一做出回应,并且为了引起大家对娱乐圈烂片现象的重视,他将高片酬问题通过节目揭露出来,表达出自己所希望传递的内容,获得戏剧实现。

3.2  節目中的剧班印象

戈夫曼认为:“用来表示在表演同一常规程序时相互协同配合的任何一组人即为剧班”[1]因此无论是剧班成员呈现的是一致的个体表演还是不同个体组合成的整体表演,都会为受众呈现出一种剧班印象。《吐槽大会》中池子和李诞是两位常驻嘉宾,他们作为表演者都致力于自己的特定表演的两个表演者之间的合作,形成一种剧班印象,两位常驻嘉宾在节目中互相吐槽,像比如在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中池子经常吐槽好友李诞:“李诞,他能看出来就是个作家,是个诗人,也是个美发爱好者,他的穿衣风格呢,总结来说就是森女一样。”他们的插科打诨,积极配合获得了良好的节目效果。

3.3  节目中的戏剧互动

传统的综艺节目中,表演通常集中在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戏剧互动,而在《吐槽大会》中加入“主咖”这就丰富了综艺节目的剧班构成。当某一个剧班正在表演时,观看表演的其他的参与者也在进行若干回应性的表演,这时他们则被看作成另一个剧班[2]如果按照舞台设置将主持人和吐槽团看做一个剧组,主咖及观众各看做一个剧组,形成一种戏剧互动。观众的视觉关注点便在这几个剧班的表演之间来回穿梭,形成良好的观感体验。

4  结束语

在戈夫曼戏剧理论的框架下对《吐槽大会》进行研究分析,能够对网络综艺的节目设置有更清晰的认识,从个人后台角度解析人们用戏剧技巧的方法构建自身形象的文化意义,对明星主咖达成了刻板印象的消解。

《吐槽大会》是为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和视听享受,或者是想要窥视明星隐私的好奇心而制作,节目将“吐槽”用来搞笑,使观众停留在浅表层的视听盛宴,甚至观看完节目除获得话语狂欢外几乎未留下任何有价值的思想内容,同时脱口秀节目的泛娱乐化倾向也减弱了受众思考的能力。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剧了脱口秀节目的娱乐性,对大众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泛娱乐化的媒介环境下,第二季《吐槽大会》已经取得量的成功,若节目在为观众带来话语狂欢的同时对社会起到建构性作用,相信一定能取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孙智清.运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浅析网络综艺——以《火星情报局》为例[J].新闻传播,2018(9):59-60.

[3]李秀丽,赵丽萍.探析《吐槽大会》的话语狂欢与自我塑造[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49-50.

猜你喜欢
后台
安卓内存巨大为何还要杀后台
后台朋友
手动关闭后台究竟是省电还是耗电
Wu Fenghua:Yueju Opera Artist
后台暗恋
后台朋友
后台的风景
后台的风景
后台的风景
后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