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老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的临床疗效

2019-08-21 07:51白夏芬卢林孙琳林刘海英翟胜爽赵子锌雷小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6期
关键词:急性期气道出院

白夏芬 卢林 孙琳林 刘海英 翟胜爽 赵子锌 雷小红

(1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在患有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老年人中,常既有哮喘的特点,又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特点,临床难以鉴别。2014 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 (GINA)和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倡议(GOLD) 科学委员会共同提出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ACOS) 的名称,但GINA 2017版推荐使用哮喘-COPD重叠(ACO)来描述,避免将此误认为是单一疾病。目前GINA及GOLD尚未提供ACO的准确定义,对ACO存在大量的表征描述,广泛认为ACO有多种表型,且较单纯的哮喘及COPD患者急性发作更频繁,生活质量更差,肺功能下降更剧烈,造成的社会负担更大。苓甘五味姜辛汤是经典名著《金匮要略》中治疗寒饮型肺部疾病的代表方,对哮喘及COPD有很好的效果,但其对ACO的治疗报道尚无。本研究观察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药(ICS/LABA)治疗老年人ACO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ACO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诊断为ACO的老年患者(年龄>60周岁)98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ACO诊断参考欧洲呼吸系统杂志会议专家一致意见,ACO诊断的主要标准:①年龄>40岁,持续的气流受限;②10年以上的吸烟史或同等的空气污染暴露;③40岁之前曾患哮喘或在气管扩张剂吸入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量>400 ml。次要标准:①过敏史或过敏性鼻炎病史;②随访过程中,肺功能2次及以上FEV1较基线增加≥200 ml,同时改善率≥12%;③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109/L。满足三条主要标准加至少一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2)中医辨证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咳嗽的标准筛选符合寒饮型。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欧洲呼吸系统杂志会议专家一致意见推荐的ACO的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符合寒饮型;(3)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2)合并肺部肿瘤、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律失常等;(3)合并免疫缺陷疾病;(4)近3个月已接受相关激素治疗,可疑影响临床疗效观察指标的患者。

1.5 分组方法 98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男女分组后将相邻两男或两女作为一个区组;从随机数字表(由SPSS25.0软件生成)中第6行第7列开始,依次为每个区组分配1个随机数,区组随机数为奇数则编号较小的患者为治疗组,偶数则编号较小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各49例,其中男42例,女7例。两组性别、年龄〔治疗组(72.39±7.80)岁,观察组(72.73±8.56)岁,t=0.209〕、病程〔治疗组(13.2±5.7)年,观察组(12.7±5.8)年,t=0.030〕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6 治疗方法 急性期两组均采用吸氧、止咳、平喘、抗感染及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瑞典 AstraZeneca Pty Ltd,注册证号 H20140474)、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5 mg(瑞典 AstraZeneca AB,注册证号H20140108)每日2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免煎颗粒(茯苓15 g,干姜8 g,细辛8 g,五味子10 g,炙甘草5 g),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温水冲服。稳定期出院后两组均长期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瑞典AstraZeneca AB,注册证号H20140457)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免煎颗粒长期使用6个月。

1.7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由急性期达缓解的时间长短;(2)急性期前后的肺功能〔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3)使用哮喘症状评分表(ACT)、COPD症状评分表(CAT )对急性期、出院后1、3、6个月临床症状进行随访评分;(4)随访期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急性发作次数。

1.8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由急性期达缓解的时间比较 治疗组及观察组急性期达缓解的天数分别为(12.2±5.5)d、观察组(14.4±4.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2,P=0.04),证明加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后患者病情缓解更快速。

2.2 两组急性期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急性期达缓解后FEV1、FEV1/ FVC、FEV1% pred与急性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治疗都有效,且治疗组肺功能改善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急性期、出院后1、3、6个月时CAT、ACT评分比较 两组急性期CAT、A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时两组CAT、ACT评分较急性期大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大(P<0.05);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比较,治疗组改善亦较观察组明显(P<0.05)。见表2。

2.4 随访期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随访期内两组非急性发作期肝肾功能无异常,治疗组服用中药未见不适。激素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观察组口干、 念珠菌感染、口腔溃疡发生人数为15例,治疗组为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27),证明联合使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后,激素副作用的发生较少。两组随访期急性发作次数比较,治疗组发作(0.60±0.42)次,观察组为(0.92±0.75)次,可见联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可减少ACO急性发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P=0.021)。

表1 两组急性期及达缓解后肺功能结果比较

t1、P1为治疗组急性期与缓解后比较,t2、P2为观察组急性期与缓解后比较,t3、P3为两组缓解后比较

表2 两组急性期、出院后1、3、6个月的CAT、ACT评分比较分)

t1、P1为治疗组急性期与出院后1个月的比较,t2、P2为观察组急性期与出院后1个月的比较,t3、P3为两组出院后1个月的比较,t4、P4为两组出院后3个月时的比较,t5、P5为两组出院后6个月时的比较

3 讨 论

流行病学显示ACO在65~84岁人群中患病率可高达4.5%,发病率随年龄上升;多个研究显示ACO的正确诊断率极低〔1〕,哮喘患者中有16%~61%可诊断为 ACO,COPD患者中有25%~33%可诊断为 ACO〔2〕。我国目前已步入老龄化,衰老带来的呼吸系统疾病日益增长,加之我国吸烟人口众多、环境污染严重等使烟雾暴露人数增加,哮喘、COPD、ACO等疾病发病率上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老年人ACO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属中医“咳嗽”、“肺胀”、“喘证”、“哮病”、“痰饮”的范畴,本病的病位在肺,病机多为外邪袭肺、肺气不宣、痰阻气道,因此治疗上多使用宣肺散寒、祛风散邪、化痰降气活血方。苓甘五味姜辛汤来源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12篇第37条:“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原汤方为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半升。本证因冲气已平,不需用平冲降逆之桂枝,故于桂苓五味甘草汤中去之;因肺中寒饮又作,故加温肺散寒、化饮止咳之干姜、细辛相伍,一开一合,有利于肺气的宣降,甘草与茯苓为伍,又可培土制饮。诸药同用,使寒饮得化,肺阳得复,肺气宣降功能正常,则咳、满除也〔3〕。临床上对于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急慢性咳嗽〔4〕、哮喘〔5〕、COPD〔6〕、支气管肺炎〔7〕等多有报道,且疗效显著。基础研究发现苓甘五味姜辛汤可调节肺水通道蛋白(AQP)-5的含量以调节肺部水液代谢〔8〕;同时,苓甘五味姜辛汤可调节机体黏蛋白(MUC)5AC mRNA 的表达以降低MUC5AC蛋白的水平,使黏蛋白分泌趋于正常,促进肺部感染恢复〔9,10〕;此外,苓甘五味姜辛汤可抑制白细胞介素(IL)-8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改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比例,使气道炎症细胞显著减少,降低气道壁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再生,改善气道重塑〔11〕。

对于ACO的治疗,GINA推荐ICS/LABA作为首选〔12〕。由于激素的副作用较多,对于老年伴有肺炎的患者副作用尤其明显,可导致肺炎治疗周期延长,且易并发真菌感染及其他的副作用,给治疗带来困难,增加治疗成本。

本试验说明联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在治疗ACO方面疗效显著,长期服用可改善症状及预防发作,且激素的相关不良反应较少,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CO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急性期气道出院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