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泪液、眼压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影响

2019-08-21 07:51陈胡挪庄静宜方进为蔡小彬谢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巩膜植入术眼压

陈胡挪 庄静宜 方进为 蔡小彬 谢慧

(1厦门市第五医院眼科,福建 厦门 361101;2厦门市第一医院眼科)

老年性白内障在临床发病率极高,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多主张进行手术治疗,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本类患者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有研究显示,手术切口的不同可导致本类手术方式的效果差异,透明角膜缘前切口与角巩膜缘切口的效果存在比较结果差异较大的情况〔1,2〕。另外,除视力的评估外,泪液、眼压与角膜内皮等方面受手术影响较大,是本类手术综合应用价值评估的重要方面〔3〕。本研究比较不同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泪液、眼压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8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切口的不同分为透明角膜缘切口(A)组与角巩膜缘切口(B)组,每组各43例。A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0~89岁,平均(70.7±6.3)岁,核硬度分级:Ⅱ级12例,Ⅲ级24例,Ⅳ级7例,其中左眼23例,右眼20例。B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60~88岁,平均(70.9±6.1)岁,核硬度分级:Ⅱ级11例,Ⅲ级24例,Ⅳ级8例,其中左眼22例,右眼21例。两组性别、年龄、核硬度分级与左右眼占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90岁;核硬度Ⅱ~Ⅳ级的白内障患者;单眼发病者;对研究知情及同意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眼部疾病;眼部创伤史;合并免疫性及代谢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A组以透明角膜缘切口进行治疗,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及常规麻醉后,于上方角膜缘前约1.0 mm处做手术切口,长度为3 mm,并做角膜缘内辅助切口,环形撕囊处理后,以超声乳化处理晶状体核,将上方角膜缘前切口进行扩大至3.2 mm,并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吸出黏弹物质。B组则以上方角巩膜缘切口进行治疗,常规术前处理及麻醉,于角膜缘上方约0.5 mm处穿刺,然后进入透明板层角膜0.5 mm后,转向晶体方向进入前房,切口为3 mm,注入黏弹物质,做角膜缘内辅助切口,进行环形撕囊处理后,以超声乳化处理晶状体核,注入黏弹物质,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吸出黏弹物质。两组的其他治疗及用药均相同。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的视力、手术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环形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眼压与角膜内皮相关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厚度)。①裸眼视力于治疗后进行评估,以<0.3、0.3~0.6及>0.6进行范围划分。②于术前及术后1 w及2 w评估两组的BUT、SIt、环形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其中BUT以>15 s、10~15 s及<10 s分别表示正常、欠佳及泪膜不稳定;SIt实验则以≥10 mm/5 min、5~9 mm/5 min及<5 mm/5 min分别为正常、低分泌及干眼;环形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则将角膜分为瞳孔区、中周区及周边区三个环形区域,以染色情况进行分值评分,分值越高则表示受损越为严重〔4~6〕。③于术前及术后3 d、7 d检测两组的眼压,采用非接触眼压仪进行检测。④于术前及术后2 w、4 w检测两组角膜内皮状态,检测指标包括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厚度,采用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进行检查,并以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χ2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的视力比较 B组的视力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前后BUT比较 术前两组BU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及2 w两组评估结果均先升降后,且B组的BUT检查结果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BUT比较〔n(%),n=43〕

与A组比较:1)P<0.05;表3、4、6、7同

2.3 两组手术前后SIt比较 术前两组S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及2 w两组评估结果均先升后降,且B组SIt检查结果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手术前后的环形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的环形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及2 w两组评估结果均先后降升,且B组的环形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比较 术前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7 d两组眼压均先升后降,且B组的眼压均显著低于A组(P<0.05)。见表5。

2.6 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相关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相关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及4 w B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A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厚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见表6、表7。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的SIt比较〔n(%),n=43〕

表4 两组手术前后的环形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比较分,n=43)

表5 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比较

表6 两组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面积比较

表7 两组手术前后的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厚度比较

3 讨 论

白内障的临床发病率极高,是占比较高的一类致盲性眼病,而其中又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本类患者的晶状体由于老化或代谢异常等因素,呈现出蛋白质变性、混浊的情况,对患者造成的视力受损显著。临床中与白内障治疗相关的研究多见,其中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是应用率较高的治疗方式〔7,8〕。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经验的积累,患者及临床对于手术综合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其中手术在保证视力改善效果的基础上,对于其他眼部功能的不良影响控制也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9,10〕。有研究显示,白内障手术可对患者的泪液、眼压与角膜内皮等方面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11,12〕,而这些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眼部功能状态均十分不利,因此手术前后对上述方面状态的监测与评估意义较高。

有研究显示,不同的切口对于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影响较大,而透明角膜缘前切口与角巩膜缘切口是较为常见的两类切口方式,临床中关于两类切口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多见,研究多对角巩膜缘切口的认可程度较高,认为本类方式可在有效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对泪液分泌等方面的功能危害更小〔12,13〕,同时恢复相对更快,但是关于上述手术切口对患者眼压与角膜内皮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研究不足。而眼压的有效恢复对于老年患者意义更高,其是控制眼底疾病的有效基础〔14,15〕。同时,角膜内皮相关指标中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厚度在本类手术创伤性程度中的评估意义极高〔16~18〕,对于上述方面的有效监测,有助于了解手术对角膜功能状态、厚度及透明度的影响,是保证患者视力的重要前提。

本研究就透明角膜缘前切口与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泪液、眼压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影响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显示,角巩膜缘切口的效果更为突出,表现为患者术后的视力、BUT、SIt、环形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眼压与角膜内皮相关指标均相对好于透明角膜缘前切口治疗的患者,说明角巩膜缘切口对角膜、泪膜及眼压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而这也可能是其术后视力状态更好的重要原因。对角巩膜缘切口应用优势的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与其切口相对更小、对神经损伤控制更好、闭合性更好等原因有关,因此患者术后恢复更好更快,且泪膜形成及稳定性等方面得到保证〔19~21〕,而术后恢复更快及闭合性较好则有效控制了外界对于眼部的不良刺激,进而保证了角膜内皮状态,因此表现为角膜内皮损伤相关方面的控制,为术后综合效果的保证奠定了基础〔22,23〕。综上所述,角巩膜缘切口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泪液、眼压与角膜内皮损伤,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巩膜植入术眼压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