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失能状况及其对患病就医行为的影响

2019-08-21 07:51马潇斌白金文陈长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6期
关键词:患病老年人医疗

马潇斌 白金文 陈长香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失能是指由于躯体功能损伤、患慢性病或心理状态失调等原因导致生理功能丧失,进而造成日常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的一种状态〔1〕。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失能老年人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2016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大致4 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出现储备能力下降等退行性变化,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慢性病风险增加,自理能力下降〔4〕,将会导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增加,如躯体疼痛、活动受限、行为改变等,增加了老年人对患病就医的需求。本文旨在对老年人的失能状况及其对患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从河北省唐山市市区内全部二级及以上医院(三级8所,二级8所)中分别各随机抽取一所,分别是唐山工人医院(三级)和唐山市弘慈医院(二级),两家医院直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0家,将全部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截至调查日期年龄≥60岁;有正式的户口登记,在调查地居住 ≥1年;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标准 :存在严重疾病、精神疾患、老年痴呆、严重认知障碍不能完成询问者;表达不清,沟通障碍者;拒绝调查者、调查时外出居住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 342份,回收有效问卷6 171份,回收率为97.3%。男3 024例,女3 147例,年龄60~98岁。

1.2 研究方法 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取老年人的信息,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向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取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后一对一逐项进行询问记录,避免遗漏。调查工具:①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内容评估等。②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包括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洗澡、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处理钱财共14项。单项条目选项“①自己可以做,②有些困难,③需要帮助,④根本无法做”分别计1~4分,量表总分14~56分,14分为完全正常;≥14分且<22分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定义为轻度失能;≥22分为功能有明显障碍,定义为重度失能〔5〕。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社区老年人的失能状况 6 171例社区老年人中轻度失能者为1 341例(占21.7%),重度失能者为1 148例(占18.6%),失能率为40.3%。

2.2 社区老年人的患病就医状况 老年人近半年自感有不舒适状况者占99.6%,其中<1 w 2 583例(41.9%),1 w至1个月1 725例(27.9%),>1个月且≤3个月1 263例(20.5%),4~6个月578例(9.4%)。近半年有过看医生经历者占56.6%,其中1~2次1 273例(20.6%),3~4次1 151例(18.6%),5~10次539例(8.7%),>10次529例(8.7%)。近半年有过住院经历者2 074例(33.6%)。

2.3 社区老年人失能状况对患病就医行为的影响 ADL对社区老年人近半年的自感不舒适、看医生的次数、住院情况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社区老年人失能状况对患病就医行为的影响〔n(%)〕

3 讨 论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的失能风险日益增强。2016年发布的第4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 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本调查中社区老年人失能率高于林延君等〔6〕关于60岁以上老年人调查结果(35%),也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38.1%)〔7〕。可能与近几年我国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和测量失能程度的工具不同有关。

就医行为是指人们感到身体不适或出现某种疾病症状,或是感觉存在可能发生疾病风险时采取的寻求医疗服务的想法和行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8〕。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种身体功能和免疫力逐渐降低,其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当老年人感到身体不适时,便会产生健康需求。研究认为老年人更易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对患病就医的需求大于其他人群〔9〕。本文数据与杜颖等〔10〕关于湖南省老年人就诊率的调查结果(57.6%)基本一致〔10〕,但高于李金秀等〔11〕关于湘西土家族老年人的就诊率的调查(43.7%)。可能与湘西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就医行为存在就医延迟、保健意识低有关。近半年有过住院经历者占33.6%,高于王鸟等〔12〕关于河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住院率(17.38%)的调查结果。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逐年增多,老年人对患病就医的需求量也将大幅增加,本文结果与Srivastava等〔13〕研究表明一致,认为自评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利用医疗服务的可能性较小,与沈启莹等〔14〕、鲍勇等〔15〕研究结果一致,发现健康状况较好的居民身体不适时 选择休息及自服药的比例更高;与马原林等〔16〕观点一致,认为随着居民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居民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加,选择就诊的可能性也更大。唐绍禹〔17〕的研究也表明疾病越严重,居民就诊的可能性越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ADL是老年人患病就医的影响因素,随着ADL的降低,老年人的就诊率和住院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应该提出相应的健康管理对策,优化就医行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健康老龄化。一方面,增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上门服务或定期举行免费体检活动,对社区老年人推广和普及新的医疗保健知识和就医观念,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其次,强化社区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中心对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入户护理功能,构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长期护理的个案管理服务体系,避免老年人盲目就医,节省医疗资源。最后,应完善长期照护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失能老人医疗护理为切入点,搭建医院、机构、社区、家庭多方参与的服务网络,满足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18〕。失能患者通过办理了“家护”或“院护”服务,在家中或入住护理机构接受医疗护理服务,分流大部分在医院住院治疗的失能老人,从而节约相应的医疗资源,有利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猜你喜欢
患病老年人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认识老年人跌倒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