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9-08-30 03:12林晓昀陈丹晶黄晨捷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几率感染率外科

林晓昀 潘 英 陈丹晶 赵 玲 黄晨捷

福建省立医院 350001

前言

外科创伤属于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多因坠落、摔倒等原因引起,危险性较高且发病较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外科创伤的发病几率也逐渐上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甚至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对此,医院应快速的处理患者伤口,强化护理措施,以更好的降低感染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便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80 例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强化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80 例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之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90 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存在50 例男性患者以及40 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19-62 岁;观察组存在52 例男性患者以及38 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19-63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具备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在接受手术治疗前经过了常规检查;将本次试验计划上报医学伦理委员会,得到了审批,并对本次试验进行合法监理。所有患者均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器质病变患者;因其他原因无法参与试验的患者。

1.3 处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处理措施,现消毒创伤口,利用双氧水与生理食盐水清理创伤部位,之后手术切除感染部位,并进行常规的包扎处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综合采用预防与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术后应强化预防控制,相关医生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创伤口的疼痛情况与肢体循环情况,当伤口敷料出现脱落或渗透问题时,应及时更换。期间护理人员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情况,观察伤口的颜色变化,并详细记录。之后护理人员及时询问患者伤口的疼痛程度,观察患者的体温情况。当患者翻身时,护理人员应尽量指导帮忙,避免触碰伤口,充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期间医生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换药,且在换药前应充分清洗手部,手术操作期间也应严格佩戴口罩。换药室应时刻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确保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保持患者伤口的干燥性。为了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护理人员还应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充分减低创伤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当发现患者出现细菌感染问题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当患者创伤口已经出现感染问题时,护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感染程度进行针对性治疗。感染程度较轻时,应利用碘酒或酒精擦拭伤口,或者配合口服感染药物。中度感染患者应及时清理伤口,利用引流管引流渗液,并利用TDP 灯照射消毒。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拆除包扎,清理伤口并及时消毒,之后引流渗液,利用TDP 灯照射消毒,待患者创口长出肉芽之后在进行缝合。整个过程中,应保持包扎松紧度的适宜性。

除此之外,术后护理人员还应针对病人的实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焦躁的心理,不良情绪将会延缓伤口的愈合效果。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告知其合理的护理方法,提高其应激反应能力。期间,护理人员还应具备自身防护意识,急诊科疾病较为危急,很多护理人员在疾病护理期间忽视了自身健康安全。对此,医院应引导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更多参加职业教育的机会,使其学习更多专业的职业防护技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护理人员还应掌握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技巧,增强法律维权意识,确保患者的隐私权与知情权。抢救期间也应及时客观记录疾病情况,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可行参考依据,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痛苦。

1.4 判定标准

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例数,计算比例,并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程度与愈合时间,综合判断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

切口愈合程度评价标准:1 级:切口愈合良好,并未发生不良问题;2 级:偶尔出现皮肤坏死问题,切口愈合良好;3 级:切口出现化脓问题。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1.0 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并采用t 检验方法,当p<0.05 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与愈合程度比较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观察组为(7.5±1.2)天,对照组为(12.6±2.5)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程度比较

3 讨论

分析外科创伤患者可知,大多患者为复合外伤与闭合性骨折,此病多由突发情况所致,比如生活或工作中的事故问题等。医院接收患者后应及时采用专业方法处理伤口。但实际工作中,多数护理人员没有及时进行预防感染措施,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以致患者很容易接触外界的病原细菌,导致切口感染问题。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未及时服用抗炎药物以及年龄较大等均属于切口感染的诱发因素,当患者年龄较大时,其自身的抵抗能力较差,手术治疗期间的耐受性较差,且高年龄患者自身也存在其他慢性疾病,以致并发感染,增大切口创伤的程度。且肥胖患者更易出现切口感染问题,这主要因为肥胖患者的体脂层较厚,高频电刀的使用会导致脂肪组织中毛细血管的堵塞,以致出现血液循环不良问题,增大了创伤切口感染的几率。同时,在急诊外科治疗过程中,虽然护理人员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但患者自身很可能携带病毒与细菌,若手术前并未彻底消毒,则会增大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手术时间过长也会增大切口感染几率,这主要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护理人员使用的器械很可能因暴露在空气中而增加细菌,以致手术期间感染切口。除此之外,手术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切口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汗液分泌量也会增多,这些均会增大感染几率。

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5.6%,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7.5±1.2)天,愈合程度为88.9%,对照组为愈合时间为(12.6±2.5)天,愈合程度为77.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主要因为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了预防与控制措施,有效处理了创伤切口。据此,在治疗急诊外科患者创伤切口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有效降低切口的感染几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首先,在手术操作期间,护理人员应保证操作的准确性,避免损伤其他组织器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应尽量选择简单且直观性较强的手术方法,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在血管操作时应保证正确性,以免损伤血管。除此之外,还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与其他高原细菌接触。其次,护理人员应充分消毒治疗器械,且换药前应佩戴口罩,并全面清洁手部,避免感染。除此之外,患者病房内也应保持清洁干净,及时消毒,并保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保证切口的干燥性,以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再次,医院管理人员应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为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进一步加强感染人群的监管工作,严加重视合并存在心脏病、高血压、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的患者,及时检测病情发展情况,以充分降低切口感染几率。最后,护理操作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医院应针对急诊外科医生开展更多的专业培训活动,要求相关操作人员充分熟悉手术的各个操作流程,做到熟练操作,缩短治疗时间,避免切口感染。除此之外,在完成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还应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即使采用药物抗菌方法,做好预防工作,以促进患者伤口的快速愈合,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在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治疗过程中,患者较易发生感染问题,且存在复杂多种感染因素。对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充分注重切口感染的预防处理工作,及时采用预防措施,进行药物干预治疗,充分减轻患者心理与生理层面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且强化预防处理工作也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与心理负担。由此看出,在急诊外科创伤切口处理期间,强化预防与处理工作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此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几率感染率外科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啁啾激光场对电离及解离的影响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阜阳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