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9-08-30 03:13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疼痛感循证心绞痛

李 雯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由冠状动脉受内外在因素影响而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心肌因缺血或缺氧而坏死,最终形成心脏病[1]。患病后患者可出现胸前区疼痛,多呈绞状及压榨痛,其中心绞痛便是临床冠心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而出现的常见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疼痛感明显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体验及病情[2]。本院围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开展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0 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比组和试验组,各35例。试验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58-84 岁,平均(71.4±1.6)岁,病程1-9年,平均(4.6±0.8)年;对比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58-85 岁,平均(71.5±1.5)岁,病程1-10年,平均(4.7±0.6)年;两组资料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患者病情及医嘱对其实施护理,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包括呼吸、心率、脉搏、瞳孔等,一旦出现指标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护理人员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并分析护理实践经验及查找治疗等方式刮擦患者病情,整理并归纳出循证问题;以护理问题为核心,围绕其开展资料查阅、分析资料的实用性及可行性,针对问题进行处理。(2)心理护理。冠心病受疾病及临床症状等因素影响,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恐惧及焦躁等负性心理,故而应及时实施心理疏导,将疾病形成、发展、危害、治疗及预防等资料对患者进行讲解,并协助其建立正确治疗认知,积极消除其负性心理的同时,提高其参与治疗积极性;(3)治疗及生活指导。治疗方面,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患者病情及医嘱指导其进行服药,使患者能够以正确剂量、方式、时间等服药,确保药效正常挥发;而且,对于患者正常饮食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其恢复情况制定饮食干预措施,严格控制其每日糖分及脂肪摄取量,确保其每日正常营养供需,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食物对其肠胃造成的负担,从而进一步提高干预效果。

1.3 研究指标

护理3 个月开展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护理前后疼痛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变化。

采用NRS 疼痛评估疼痛感,分值为0-10 分,0 无痛,1-3轻度疼痛,4-6 中度疼痛,7-9 重度疼痛,10 剧痛,由护士发放数字评分表给患者,让患者标记,护理人员进行评分记录和统计,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3]。

采用康复功能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4]。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心绞痛发作次数对比

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2.14±0.23)次/周,少于对比组的(4.65±0.42)次/周,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31.010,P=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00%(0/35),低于的对比组20.00%(7/3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

护理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比组和护理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比组和护理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受强烈疼痛及反复发作等特点影响极易影响其心理及治疗效果。冠心病患者大多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病变导致,疾病发生后因炎症、栓塞等而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额,目前冠心病发生率在城市地区约为1.59%,农村地区为0.48%,且近年来该疾病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则占据各地区首位。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及改进心肌梗死治疗,有效改善其症状来对其健康提供保障。

以往临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通过观察其病情及疼痛感实施对应护理,应用于临床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疼痛感,但整体干预效果不佳,无法准确满足患者对干预的满意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发作频率及疼痛感得到有效控制,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并明显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循证护理是临床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能够根据医院现有条件及资料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进行查证,通过求证相关的文献及护理临床实践对冠心病患者制定护理内容,结合患者病情特点侧重针对负性心理及疼痛感进行护理,使其能够以良好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并给予其正确指导来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临床干预效果[5]。而临床其他学者围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开展研究,就70 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明显提升,其疼痛感得到控制,该结果与本研究部分结果相一致,对结果及结论进行了证实。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及疼痛感得到控制,并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表2: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2: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s,分)

?

猜你喜欢
疼痛感循证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