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在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9-08-30 03:13李艳珍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宫腔镜围术体温

李艳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人民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当前临床治疗妇科疾病时,多数医生选择应用宫腔镜手术,因其造成的疼痛程度轻微、恢复快、疗效确切显著,被患者广泛接受。但在宫腔镜手术应用过程中,需大量灌注液,而且灌注液温度低,应用过程中会刺激子宫内膜表面,刺激血管收缩,降低患者体温,而且体温下降容易并发凝血功能,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1]。因此,临床认为宫腔镜手术实施过程中,实施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十分必要,对于改善手术治疗效果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中,总结报道输液液体保护护理应用于宫腔镜手术中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调医院从2017年9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86 例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术前经常规查体、B 超、宫颈涂片、宫腔镜检查,确认有子宫保留要求。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精神系统疾病、严重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3 例,年龄为25-55 岁,平均年龄为(40.2±5.5)岁,病程为4 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5±1.0)年,疾病类型:子宫息肉22 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1 例;观察组43 例,年龄为25-53 岁,平均年龄为(40.0±4.9)岁,病程为3 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6±1.2)年,疾病类型:子宫息肉28 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5 例。2 组一般资料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 >0.05),可研究分析。本次研究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入院后应用电视摄像监视系统进行监测,采用3000ml 等渗盐水实施膨宫操作,进行静脉麻醉,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体位。用清水冲洗外阴部,碘伏溶液对阴道、阴道口进行消毒处理。铺设无菌巾,合理置入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处,宫颈固定后应用4.5-10.5 扩宫条进行宫颈管扩张,电切镜置入,检查子宫腔病灶的状态。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做围术期常规处理,不对灌注液进行特殊处理。观察组则进行术中液体保温处理,术前1d 护理人员准备灌注液,并调控手术室室温22℃,同时做好术前保温工作,为患者准备棉被或毛毯。术中加热灌注液到37℃,防止发生心脏病、高血压情况,同时严格控制灌注压与液体回收量,防止出现灌注液水中毒。消毒操作时,调节室温24℃-26℃,尽可能缩短皮肤消毒时间,消毒结束后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之后降至正常室温。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体温情况,分别统计麻醉时体温、手术20min 体温、完成手术时体温。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1h 取患者静脉血,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③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 软件做统计分析。组间对比方差表示,以t 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差异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 <0.05 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体温

观察组麻醉时、手术20min、完成手术的体温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手术20min、完成手术体温低于麻醉时体温(P<0.05),观察组手术20min、完成手术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体温(±s,℃)

表1: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体温(±s,℃)

组别 例数 麻醉时体温 手术20min 体温 完成手术体温对照组 43 36.22±1.88 35.20±1.02 35.10±1.00观察组 43 36.68±2.10 36.95±1.20 36.90±1.01 t 1.070 7.286 8.305 P 0.144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对比

术后两组患者的FIB、PT、TT、APTT 指标上均有明显增加,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术后凝血功能指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43 例,术后感染1 例,无寒战、低体温发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43 例,术后低体温2 例,寒战3 例,术后感染3 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χ2=6.08,P <0.05)。

3 讨论

宫腔镜是临床诊治子宫腔内疾病的重要仪器设备,可清晰了解到宫腔中变化,便于临床明确诊断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中。但在宫腔镜手术实施过程中,需应用大量灌注液,灌注液灌注冲洗会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再加上手术中应用的麻醉药物抑制体温调节,皮肤清洁消毒、浸湿手术单、术中体表裸露等问题,均会导致患者低体温发生[2-3]。术后低体温发生后,寒战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不仅会导致麻醉药物代谢速度减缓,还会延长患者的麻醉后苏醒恢复时间,降低机体免疫,增加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发生[4-5]。而且低体温存在可能会影响凝血酶功能、纤溶酶活性以及血小板功能,患者并发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6-7]。

近些年,研究学者对宫腔镜手术应用过程中体温情况关注度不断提高,而且研究表明宫腔镜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8]。为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临床提出有必要实施术中输注液保温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仅做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术中液体保温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干预后的体温波动幅度小,对照组的体温下降明显,而且观察组的手术20min、完成手术体温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FIB、PT、TT、APTT 指标低于对照组,术后低体温、寒战、术后感染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这表明宫腔镜手术实施过程中,在强调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术中液体保温处理,同时结合室温调节,为患者准备棉被或毛毯,遮盖裸露部位,维持体温稳定,减少消毒时间,注意避免可能会导致体温下降的操作,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可稳定患者术中体温,降低低体温导致的并发症,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病情早日康复[9-10]。

综上所述,宫腔镜手术中应用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可维持术中体温的恒定,减少并发症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应用效果显著。

表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表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注:#表示与术前相比,P <0.05;*表示与术后相比,P <0.05。

?

猜你喜欢
宫腔镜围术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