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8-30 03:13尤婉真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共情护理人员情绪

尤婉真

泉州市第三医院

抑郁症是神经科中一种常见症状,具有发病率高、自残率高、自杀率高的特征[1]。就目前而言,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传统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必须要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所谓共情,是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文体,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共情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共情体验、积极倾听、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陪伴,并实施其他的护理干预。为了进一步研究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选取了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6 例抑郁症患者作为对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7年8月到次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86 例,患者纳入的标准为:①符合CCMD-S或ICD-10 诊断标准,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②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③无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对照组:43 例,男21 例,女22 例,年龄为18-53,平均年龄为(35.5±17.5),病程为0.3-4年,平均病程为(2.15±1.85)年;观察组:43 例,男20 例,女23 例,年龄为20-55 岁,平均年龄为(37.5±17.5),病程0.5-4年,平均病程为(2.25±1.75)年;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相同,对比结果呈P >0.05,表示本次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按照医院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基础性护理干预,并采用多种途径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护理技能,以便在护理过程中,能够从患者的言语,以及肢体动作中,理解患者的想法,掌握患者的情绪,从而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关心;同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引发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并掌握正确的负面情绪疏导方法。(2)共情体验: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行为、表情进行详细观察,并仔细体会患者的情感,并在护理过程中,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患者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感受患者的痛苦。护理人员对在沟通过程中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据此感受患者的情绪、感知,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3)积极倾听:全神贯注倾听患者的诉说,并在倾听的过程中,通过眼神、点头、手势等方式,对患者表示鼓励。另外,在倾听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表情,以更好地掌握患者的情绪;(4)加强患者的陪伴: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陪伴工作,并在陪伴过程中,指导患者认识到自身的发光点,增加患者内心的自信心,积极引导患者与外界进行交流,以促进患者的康复;(5)其他护理:组织患者进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唱歌比赛、手工制作、下棋等,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不良情绪;减少患者白天的休息时间,以提高患者夜晚睡眠质量;指导患者掌握放松的有效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定。分值越高,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高;

利用SF-36 生活质量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患者得分与其生活功能呈正比例关系[3];

利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90 分以上表示满意,70-90 分表示一般满意,70 分以下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 评分对比

表1:SDS 评分对比

如表1所示:护理前,SDS 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 评分均出现了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呈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生活功能评分对比

情感职能三项评分基本相同,对比结果呈P >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三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呈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功能评分对比

如表2所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生理职能、社会功能、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满意13 例,一般满意21 例,不满意9 例,满意度为79.07%(34/43);观察组:满意19 例,一般满意22 例,不满意2 例,满意度为95.35%(41/43);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呈χ2=11.317,P=0.00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抑郁症属于心理疾病范畴,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躯体不适、睡眠障碍、兴趣减少、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自杀倾向。传统的药物对症治疗,对患者抑郁情绪、生活功能的改善并不十分明显[4]。因此,必须要在治疗的过程中,辅以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就目前而言,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共情护理模式,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护理模式,主要是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共情的优势,站在患者的立场进行思考,感知患者的情绪,从患者在沟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绪、肢体动作等,洞察患者的心理特征,掌握患者的情绪。并据此作为依据,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倾听患者的倾诉,观察患者倾诉过程中的动作、表情和行为,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鼓励和关心,使得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温暖,正确认知人生的价值,进而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共情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评分下降至(30.09±4.28),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39.73±0.51)、(29.91±0.41)和(28.99±0.67),其护理满意度为95.35%。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模式,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抑郁情绪,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功能,具有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共情护理人员情绪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