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

2019-08-30 03:13练如茵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共情护理人员研究组

练如茵

龙岩市第三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均会发生抑郁症,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加重,老年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2]。李华英等[3]人指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当中加入共情护理理念,可获取最佳护理效果。为此,本文以我院老年抑郁症患者为例,辅以共情护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现对我院2018年4月~2019年2月期间接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予以研究,共76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 例,男20/女18,年龄60~87 岁,病程1~15年。研究组38 例,男22/女16,年龄58~86 岁,病程2~16年。

诊断标准:以《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4]为依据,①日常生活兴致缺乏,甚至丧失;②精神力无法集中,甚至伴发持续性困乏感;③动作迟缓,易发脾气;④思维能力降低;⑤对自身评价低,偶有自责感/愧疚感;⑥伴睡眠障碍;⑦食欲不振,体重轻,性欲低;⑧时常产生自杀念头。

入选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无滥用药物史、嗜酒;③知晓研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及智力障碍;②合并躯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杀倾向;③参与其他试验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评估患者具体病情,安排舒适病房,同时对其进行入院宣教,另外,联系医生,按医嘱,建立静脉通路,合理用药,与此同时,提供健康饮食指导、生活干预等措施。

研究组:行共情护理,如下:(1)组织培训,以授课结合操作演示形式,不定期组织培训,要求护士参与,学习关于共情护理相关知识,如共情理论、认知理论、沟通理论、人性关怀理论等,结合循证医学知识,确定文献资料,编制《精神科共情护理临床实施指导手册》,确保护士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共情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2)护理内容,①积极倾听,作为共情的首要条件,全神贯注倾听患者讲话,适当点头、眼神示意,或使用“嗯”“然后呢”等鼓励性言语,能够增强患者共情的反应;②换位思考,以患者的头脑、眼睛感知及体验内心、外部的世界,同时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站在患者立场体会他们的不幸,如“是伤心还是绝望”等;③信息整理,与患者交流期间,收集、整理信息,剖析患者心理状况及实际需求,进一步理解患者,体验患者的感受及情感;④信息反馈,通过非语言、言语等行为对患者作出反应,如通过“你说……是吗?”、“我感觉到你……”等形式逐步引导患者进一步思考自身感受;⑤共情体验,从患者的表情、动作、言语等方面收集、分析其反馈信息,以提高患者心理认知能力。

1.3 观察指标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估两组抑郁情绪、生活质量,HAMD 评分以17 分为临界值,分值越高,抑郁愈重;GQOL-74 评分以100分为总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5-6]。

1.4 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24.0 为工具,计量资料行t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HAMD 评分、GQOL-74 评分进行比较:护理后,研究组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但GQOL-74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对两组HAMD 评分、GQOL-74 评分进行比较(±s)

表1:对两组HAMD 评分、GQOL-74 评分进行比较(±s)

组别(n =例数)HAMD 评分 GQOL-74 评分对照组(n =38)16.70±2.95 70.45±6.15研究组(n =38)10.13±2.37 80.37±6.25 t 值 10.703 6.974 P 值 0.001 0.001

3 讨论

共情,是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沟通的平台,作为一种良好的沟通技巧,共情可以作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促使护理人员正确运用共情护理,即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更好地了解、掌握患者真实感受,给出一系列具有个体化、针对性等特点的护理服务干预措施,为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及发展奠定基础。周蕊妮[7]、李峰[8]、马丽影[9]等多项研究已证实,加强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对其预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结果“表1”显示,较对照组而言,研究组HAMD 评分明显降低,但GQOL-74 评分增高,和文献[10]结果相符,表示共情护理对患者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原因如下:①共情护理,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精神压力,以及帮助患者脱离困境当中的孤独感,进而增强治疗信心,提高康复效果;②以往研究指出,得到别人的认同,可减轻焦虑情绪。而共情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焦虑心理;③共情护理,一方面增强患者内心安全感,另一方面提高护理人员共情层次,使其感受更加准确,进而深入理解患者,促使患者得到更具有针对性的帮助,以达到增强患者心理安全感、生理舒适度;④共情护理,能使患者感到被重视,进而提升个人价值感,增加正性激素的分泌,以保证整体康复效果。

总之,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宣传、推广。

猜你喜欢
共情护理人员研究组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