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加强冷链药品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分析

2019-08-30 03:13肖爱萍卢巧金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合格率冷链药品

肖爱萍 卢巧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科 福建厦门 361000

前言:

冷链药品温度敏感性高,为特殊药品,需于2℃~8℃环境下存储,如管理不慎,药品质量将严重下降,导致用药安全性降低[1]。冷链药品管理的流程,以生产、存储、运输、发放为主。常规管理方法,缺乏规范性,且管理内容存在漏洞,药品质量欠佳[2]。有研究指出,将PDCA 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冷链药品管理中,对管理规范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3]。本文于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实施“PDCA 循环管理”期间的冷链药品中,随机选取45 盒(10 种)作为样本,阐述了PDCA 循环管理的方法,观察了管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实施“PDCA 循环管理”期间的冷链药品(n=45)作为观察组,以采用常规方法管理期间的45 盒药品作为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措施给予管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管理人员应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同药物对储藏温度的要求,以及自身的管理经验,展开管理工作。

观察组实施“PDCA 循环管理”,方法如下:(1)P(计划):为提高冷链药品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应首先在分析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管理计划。冷链药品常见的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设备管理、药品验收、药品储存、药品发放等方面。(2)D(实施):①设备:应专门设置冷藏库,对冷链药品进行管理。门诊、药房等,应配备专用冰箱,用于保存药品。冷藏库与冰箱中,均需设置温度计2~3 个,定期对温度进行校准,并设置温度监测系统,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系统需予以报警。冷藏库与冰箱需每周清洁1次,每月检查1次,每季度彻底维修1次,确保设备性能无异常,提高冷链药品管理水平。②药品验收:冷链药品入库前,应予以验收。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开箱温度”、“到货时间”等。针对运输条件不合理,或未按照药品说明书给予保存者不得入库,以免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③药品储存:药品入库后,需整齐摆放,同类药品应于同一区域摆放。出药频率高的药品,需摆放于易于取放的区域。对存放温度要求严格者,且温度范围小者,应摆放于远离冷库门的位置,以免开关门导致药品稳定性下降,影响药品质量。二级冷库中,药品不得紧贴冰箱内壁摆放,以免受潮或结冰。④药品发放:针对2℃~8℃环境下保存的药品,应避免提前调配。当患者用药时,方可将药品取出,以免对药物的使用安全性造成影响。如患者需将药物带至家中使用,需提醒患者租赁冰袋,并交代药物保存注意事项。疫苗为特殊的冷链药品,领用要求严格。为确保药物应用安全,对药物进行配送的过程中,应每分钟观察一次温度与湿度,疫苗送至病房后,应由配送员及药师签名,确认药物到达病房时的温度与湿度。如病房需退药,所退药品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保存。(3)C(检查):管理人员需每月检查一次管理质量,观察药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分析原因。(4)A(调整):明确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需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持续性的提升管理方案的规范性,改善管理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 <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品管理知识得分

观察组管理人员设备管理、药品验收、药品储存、药品发放知识得分,分别为(93.2±2.0)分、(94.1±1.8)分、(95.0±1.6)分及(92.5±3.0)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药品管理知识得分

2.2 药品检查合格率

观察组药品合格率97.8%,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2.3 患者用药情况

观察组有效率97.8%、不良反应发生率2.2%、患者用药满意度97.8%,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3:

表2:药品检查合格率

表3:患者用药情况

3 讨论

冷链药品的常规管理方法,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缺乏规范性。此外,长期采用同一模式对药品进行管理,同样难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4]。因此,药品的管理质量一般较低,合格率有待提升[5]。不合格药物的应用,极易导致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率下降,影响患者满意度[6]。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管理后,冷链药品管理人员设备管理、药品验收、药品储存、药品发放知识得分,分别为(80.4±1.5)分、(82.6±3.3)分、(85.4±1.7)分及(82.9±1.9)分。上述数据表明,常规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各项知识得分有待提升。进一步观察发现,采用常规方法管理后,冷链药品合格率80%、有效率77.8%、不良反应发生率17.8%、患者用药满意度75.6%。

为提高管理水平,本院将“PDCA 循环管理”应用到了管理过程中。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该模式要求在分析管理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拟定管理方案,这对方案科学性、可行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7]。此外,实施该管理模式期间,有关人员同样需定期对方案进行优化,使管理的规范性,得以持续性提升[8]。本文研究发现,实施“PDCA 循环管理”模式后,管理人员设备管理、药品验收、药品储存、药品发放知识得分,分别为(93.2±2.0)分、(94.1±1.8)分、(95.0±1.6)分及(92.5±3.0)分,与采用常规方法管理相比,各项知识得分明显提升(P <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药品合格率97.8%、有效率97.8%、不良反应发生率2.2%、患者用药满意度97.8%,与未实施“PDCA 循环管理”时相比,优势显著(P <0.05)。本文的研究成果,证实了“PDCA 循环管理”在冷链药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实施“PDCA 循环管理”,能够提升冷链药品管理质量及规范性,提高药品合理率及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合格率冷链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药品保存细解读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合格率的多元化工艺技术
水果药品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