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对执行功能影响的研究综述

2019-09-10 23:22李格格郑杨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个体人格

李格格 郑杨

摘要:执行功能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概念,是当前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执行功能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思维和动作进行有意识的控制的一种心理过程;它与多种能力的发展有关,主要涉及意识、思想控制和动作控制三个方面。人格是一个人的智力、情绪、动机、愿望和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有研究表明,人格是影响个体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执行功能作为一种高级认知加工过程,也与个体的人格特点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知网(CNKI)、百度学术、谷歌学术等搜索引擎中以“执行功能”、“人格”,、“Executive Function”、“Personality”、“BIG FIVE”、“EPQ”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整理,简要介绍执行功能、人格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对执行功能与人格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与展望。

1.前言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是一种重要的高级认知加工的过程,它在个体能力的发展和对环境适应的协调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执行功能的意义相当广泛,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许多研究者对执行功能有着不同的定义,Miyake等人认为,抑制控制是执行功能的核心成分,体现在当无关信息或分心刺激出现时,为顺利完成先定的认知任务,对其所引发的优势反应或认知冲突的控制;Baddeley认为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以保证认知系统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行特定目标的一般性控制机制,其本质就是对其它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根本目的就是产生协调有序的、具有目的性的行为;而Perner 把执行功能定义为“负责高级行动控制的加工”。

此外,关于执行功能的本质,亦有多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分别对执行功能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例如神经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执行功能是个体计划、决策、判断和自我觉知的能力;

抑制控制理论认为执行功能是个体对自身持续重复的、不符合规则的强势反应的控制能力;Denckla等人的高级认知能力理论认为,执行功能是一种认知模型;Zelalo和Frye等人提出的认知复杂性及控制理论认为执行功能包括由问题表征、计划、执行和评价四个方面组成的宏观概念。

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是个体实际和潜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与社会性等特点,人格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也与许多重要的认知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2执行功能与人格

2.1执行功能

执行功能的研究最开始始于一系列前额叶皮层损伤的研究,早期的人们在针对一名大脑前额叶损伤病人的系列研究中发现,病人的各项表现都很正常,其中包括知觉,运动能力,记忆,然而却发现病人出现易怒且冲动等现象,行为缺乏组织协调性。在之后的研究中发现,与执行功能有关的脑結构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层(Funaha Shi,2001)、眶额叶、前扣带回(Kareteking、Asamow,2000)以及小脑等,并且在不同的执行功能中,主要激活的脑区也有所不同。

基于不同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执行功能的划分也有所不同。Gioia等人将执行功能划分为发动、转换、计划、组织、自我监控、情绪控制和工作记忆等;Pennington将执行功能划分为抑制控制、注意灵活性以及工作记忆;Linden等人则认为执行功能由“抑制、转换、刷新与双任务协调”四种基本成分组成。此外目前较受关注的分类是从动机与情绪的角度上切入,将执行功能划分为“冷”、“热”两种执行功能。Zelazo和Muller提出,“冷”执行功能相对抽象,不具有情境性与情绪性,是指在脱离实际情景之下,执行功能的纯认知特征,而“热”执行功能则考察的是个体在卷入了情感动机、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刺激的情感意义进行的评估。在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对执行功能所做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冷”执行功能,但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在某一具体情境之下产生的,这一倾向不利于研究结果的推广与应用。因此近年来关于“热”执行功能的研究逐渐成为了该领域关注的热点

Miyake等人用潜变量分析法对执行功能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执行功能的三个子成分----抑制功能、注意转换功能和信息刷新功能是基础水平的认知功能。其中,“抑制”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对自动化的、优势反应抑制的能力,常通过Flanker任务、Go_Nogo任务、stroop颜色命名任务、oddball与双选择oddball任务来进行测量与评价;“刷新”是指根据不断出现的新信息,对工作记忆中的内容进行持续的调整、修正的能力,常通过活动记忆范式与n-back任务来进行测量与评价;“转换”是指在不同操作任务之间反复转换的能力,常用大小-奇偶转换范式(more -odd shifting paradigns)、任务转换范式(task-switching paradigns,Jersild,1927)、交替转换范式(Rogers,1995)、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siconsin card sorting test,Berg,1948)来进行测量和评价。此外,也有一些研究者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人群编制了关于执行功能的测量问卷,如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BRIEF-A)、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执行功能失常问卷(DEX)等,以便在保证一定信效度的基础上,更方便地测量个体执行功能水平。

2.2人格

人格(Personality)是心理学中最为复杂且十分重要的主题之一,人格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即“面具”,意味着人格主要包含性格、个性、气质、认知风格等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式,以及那些被用于解释其行为方式的内在因素。不同的学者对人格的定义均有所不同,我们一般将人格定义为“是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长久以来,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在进行人格的研究时,对这一心理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根据相关的研究建构了各自的人格理论。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认为,人格包含“本我、自我、超我”三大结构,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着人类最原始的需求和欲望;超我是个体在接受社会道德教育中逐渐形成的社会道德与价值观的内化体现,包括良心与理想;自我是人格中的现实部分,与现实生活相接触,调节和控制着来源于自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控。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人格的三个结构相互平衡,一旦三者失去了平衡,则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行为主义理论将人格认为是个人行为的综合,认为是环境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环境塑造人格,不同的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具有不同的经理,形成了不同的条件反射系统,也就是不同的人格;人本主义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观点,认为人具有不断挖掘自我潜能的能力,有着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强调人性向上乐观的方面,主张人生来就具有向上的潜力,也被称为“第三势力”;特质理论与行为主义人格理论截然对立,该理论认为人格是由多种特质构成的,特质作为稳定而持久的行为倾向起作用,部分相对稳固、核心的特质决定了个体独特的行为风格与行为倾向,不因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对个体人格的评定主要通过测验的方式来进行,常见的人格评定工具包括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五人格问卷(NEO)等为主的自陈量表、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房树人测验等为主的投射测验,此外,还包括观察法、会谈法与行为评定法等。

2.3人格是否对执行功能有所影响?

关于执行功能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人格特质也是一个被关注的因素。国内的多见于对心理障碍的个体(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暴力犯、反社会型人格等)与正常人的执行功能的差异研究。刘新学等人在200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提到,执行功能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执行功能较差的个体,更容易地表现出冲动、也更易被激怒。强迫型人格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个体,在完成stroop任务时,其行为学数据(反应时、正确率等)也表明,此类个体的执行功能与正常个体存在差异。在人格与执行功能的研究中,早期多使用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探究进行神经质和外倾性两个维度与执行功能的关系,随着大五人格因素模型的完善,研究者开始使用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作为研究工具。Sutin等(2011)的研究发现,神经质与执行功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相关,Graham 和 Lachman (2012)的研究也发现,高神经质的个体的认知测试得分较低,他们认为,高神经质的个体的高度焦虑状态和易被噪音影响的特质对任务完成;外倾性与执行功能之间存在正向相关,这可能是由于积极情绪有利言语流畅性的任务表现,因此在执行功能测试上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同时,外倾性高的个体往往是健谈的,个体活跃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在多任务测试中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开放性和执行功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开放性高的个体,具有更高水平的智力和认知能力,并且对于他们来说,这种能力能够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更好的保持下来;宜人性是指乐于助人的、可信赖的和富有同情心的,  低宜人性则意味着个体具有竞争性和独立性(Mc Crae & Costa, 1997),关于宜人性与认知能力的关系,较少被关注,但有研究发现,宜人性与认知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在尽责性与认知能力的关系中,很多研究都发现,尽责性与认知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并且尽责性对执行功能有负向预测的作用,Sutin 等(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尽责性与言语流畅性无关,  但追求成就和自律与更好的言语流畅性有关, 而审慎与较低的言语流畅性有关。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其人格与执行功能的差异也有所差异。

3 思考与讨论

目前国内的研究中,人格特质对执行功能的研究多见于心理障碍的个体,对正常人群例如学生、运动员群体的研究较少。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运动训练能够对个体的认知能力产生显著的改善效果,但在竞技体育与体育运动中我们发现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同样接受了每日的高强度的运动训练,而在某些运动员间,其认知调控能力似乎存在着一些差异。例如同样作为世界顶级篮球联赛NBA的中锋位球员,有着“石佛”著稱的马刺队名宿球星蒂姆-邓肯在场上面对各种情况时都能做到处变不惊面不改色,并且能够根据情形做出灵活的应对,而另一位较为典型“难以控制”的球员德马库斯-考辛斯则常常在场上做出各种冲动的行为;类似的例子也出现在电子竞技领域,一些高水平的电子竞技选手能够在各种“劣势”下保持冷静,选择正确的战术战略,休养生息,最后带领队伍一举翻盘,而另一些电子竞技选手则很形象地表现出所谓的“顺风浪、逆风投”。这让我们产生了思考,人格因素是否能调节运动训练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效果,对于不同的个体,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提高其认知能力是否存在“最佳功能区”?

有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项目、同类项目但不同位置的运动员的人格特征有所差异,例如一项对篮球运动员人格特质的研究中,通过使用艾森克简式人格量表对篮球运动员进行施测,结果表明球队的核心球员的N维度得分较低,主要得分手的情绪较其余球员更加稳定;陈静等人(2006)发现,乒乓球球员的运动成绩与人格特质存在显著相关;另一项研究对排球运动员的测量则发现,不同水平、不同训练年限以及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其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这些研究结果证明,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可能因其认知能力有所差异,所以出现了技术水平的不同、技术特点的不同以及场上位置的不同,并且人格上的差异有可能因运动员发展的过程中所受训练的差别,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同样地,当我们试图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改善个体执行功能时,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所适合的体育锻炼类型、强度、时间和频率是否存在差异,即人格特质是否在体育锻炼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和改善中起到作用,目前还少有相关的研究进行过探讨。

参考文献

[1]李红, 高山, & 王乃弋. (2004). 执行功能研究方法评述. 心理科学进展,12(5), 693-705..

[2]刘俊一. (2014). 有氧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执行功能的积极性影响:fMRI研究的探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 77-83.

[3]颜军, 马山山, 陈爱国, 刘海燕, & 周武宫. (2012). 不同持续时间健美操锻炼对大学女生执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体育与科学, 33(6), 88-91.

[4]YuKai Chang, YuHsiang Nien, AiGuo Chen, & Jun Yan. (2014). 太极拳与老年人的大脑认知能力. 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 3(1), 36-42.

[5]刘新学, & 张福娟. (2007). 执行功能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 心理科学,30(5), 1123-1126.

[6]赵宇晗, & 余林. (2014). 人格特质与认知能力的关系及其年龄差异. 心理科学进展, 22(12), 1924-1934.

[7]Sutin, A. R., Terracciano, A., Kitner-Triolo, M. H., Uda, M., Schlessinger, D., & Zonderman, A. B. (2011). Personality traits prospectively predict verbal fluency in a lifespan sample. Psychology & Aging, 26(4), 994-999.

[8]Geukes, K., Harvey, J. T., Trezise, A., & Mesagno, C. (2017). Personality and performance in real-world competitions: testing trait activation of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dispositional reinvestment, and athletic identity in the field. Psychology of Sport & Exercise, 30, 101-109.

[9]Murdock, K. W., Oddi, K. B., & Bridgett, D. J. (2013). Cognitive correlates of personality: links between executive functioning and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Journa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4(2), 97-104.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个体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广州大学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的影响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