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沉浸式”小组活动,渗透人地协调观念

2019-09-10 07:22李文科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沉浸式观念核心

李文科

随着社会进入人工智能社会,信息爆炸,机械重复性的劳动必然被机器替代,死板知识的识记也不再是教育教学重点。未来社会我们接触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义务教育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也较以往有了几何量级的增长。如何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正是基于此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应运而生。

而人地协调的观念作为地理核心,究竟该如何培养仁者见仁。笔者认为可以依靠“沉浸式”小组活动,渗透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关系,系指人文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动态关系的简称。人类和自然环境在地理环境中作用不可替代,分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大要素。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生存条件,人类活动反过来影响自然环境,甚至局部改造自然。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核心内容,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建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合理的解决人地矛盾,客观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恰当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视作为未来公民十分重要的一个素质。也是我们穷匮地理知识、竭尽地理人心血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其对学生个人发展,甚至人类社会进程对具有非凡的意义,是地理核心素养里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最终目标。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一线教师有“重知识轻能力,看分数轻价值观”的想法与做法,单纯的将地理教学定义为知识的传授,将教学与教育硬生生的撕裂开来,在人地关系的渗透上简单的一带而过。甚至部分教师单纯的从成人观点出发,武断的认为此部分内容较为简单。无论做法对于人地关系的渗透都只是以匆匆忙忙、寥寥草草来收场,长此以往便形成学生单纯追求分数机械死板的地理学习,那所造就也必然是一个毫无辨别是非能力的社会人,与“新课程教育理念”、培养四有新人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对学生人地观念的培养我觉得我们应该通过充足的“沉浸式”小组活动进行突破,所谓“沉浸式”小组活动就是让学生深入的、普遍的参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引导学生采用辩论赛、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同身受的区参与课堂。在这种小组活动中,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思维进行碰撞,不同观点得以充分释放,真理自然越辩越明。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能更真实的倾听学生的各种真实想法,另一方面新颖的形式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其学习的成果也必然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最后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周围的现象,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进而付诸行动。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哪种方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的。其培养过程是一个曲折而富有趣味的过程。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尊重科学规律,着眼学生长远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发扬个人智慧,在课堂内外长期的滲透。

猜你喜欢
沉浸式观念核心
钓鱼的观念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