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金贵的错误”

2019-09-10 07:22胡慧娟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走路错误数学

胡慧娟

一、用幽默的打比方化解计算的错误

如果数学课堂比喻作一场旅行,那么学生就是融入的风景。而最好的融入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特别是当学生在学生过程当中出现错而且总是改不掉时,老师对学生的说教,必须转化成学生理解接受的东西。因此,适当的幽默轻松的氛围无疑是一种比较有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必然有润物细无声的转化功能。在此過程当中,学生的也在动,开心在扩展,思维的触角在延伸得更远。

比如我在教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16-9很多孩子很快的就能做出答案是13。当我问孩子:你们可以说说是怎么想的吗?孩子说:9-6等于三,16里面还有一个十,所以答案是13。这种错误不是个别现象,而且可以说“屡教不改”。今天说了明天错,明天说了后天错。对此。我给学生打了个比喻。我们是16-9,是6-9在我们之前的学习当中都是能捡减出来的,就像我们人正常走路一样。但今天6-9不够减了,就像正常的人脚痛了不能走路一样。那我们的小朋友就是倒过来接了9-6。请问当一个人脚痛的时候,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倒过来用头来走路吗?你见过用头走路的人吗?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摇摇头说:“没有没有见过用头走路的人”。所以我就因势利导,当脚痛的时候不能走路,该怎么办呢?我们要想想办法解决,我们这里想的办法就是向十位借。就想脚痛不能走路,我们弄个拐杖帮忙一样。从此,当有孩子再犯类似的错误时,孩子会自己主动说:老师,我用头走路了。此后,我们班几乎没有出现类似的错误。

我的比方给孩子强烈的暗示和记忆效果,通过恰当幽默的打比方答案,将错误的答案彻底的排除在脑后。让孩子如沐浴春风,豁然开朗。

二、用表演形象理解算理

新课标强调,一定要让学生理解算理。要让学生知道这么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抽象思维欠缺,数学经验又不足。所以算理比较难消化。计算枯燥乏味,孩子又很容易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了课堂的随机生产错误,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形象的去理解算理,例如,在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隔位退位减法时,205-106,学生很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学生1,205-106=9。学生2,205-106=109。第一个学生的错误是5-6不够。所以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再向百位借,所以二退一,个位上15-6=9,百位上二退一等于一,以一减一等于零,因此最后答案等于9。第二位同学个位不够是向十位借,觉得没有向百位借过,所以就是109。我问班里的孩子: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A说:106+109=215,所以。这道题是错的。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懂得用验算来检查对错。另一同学说:个位不够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向百位借。百位退一是100呢?学生C: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个位不够减,只能向十位退,十位上没有,十位就向百位退,百位上退一就是100,100就是十个十,十位上留下九个十,借给个位1个十。

师:大家觉得她的想法有道理吗?

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孩子的错误是常有的,但是好的错误不一定经常有。有价值,如金贵的错误,更是教学中的一大资源。我们老师要发挥嗅觉的敏锐性,不能让其金贵的错误,偷偷的溜走,一定要坚持把错误转化成教学的高附加值的能量。正如赞科夫所说的,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充满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让学生和老师的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创造着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我们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当发挥作用。

三、用生活化的语言化解孩子心中的壁垒

尽管数学是以数据来说话的。我们身处在用数据说话的时代,但是数学课堂同样可以诗意地表达去获取学生们的认可,去点燃心中学生心中的困惑,打开学生的心结。简单巧妙的点拨。让学生如醍醐灌顶,猛然惊醒。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面对“余数比除数大”的错误。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再大的饼不能大过烙它的锅吧,再大的脸不能大过镜子吧。(错误本身就是真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课堂上随机产生的错误,使之变成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数学有着神奇的魅力,真正享受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之乐,体验数学之趣。

猜你喜欢
走路错误数学
在错误中成长
会走路的蛋
宝宝学走路
会走路的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怒”与“努”
“浮”字等
可爱的错误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