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研究员的离职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启示

2019-09-10 07:22张喜亮褚旭龙
产权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职工特色国有企业

张喜亮 褚旭龙

2018年10月1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国务委员、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勇主持召开了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刘鹤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会议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六项工作,其中首要一条就是:“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层级干部职工积极性”。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既定方向。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阳石化考察时对工人们说,我们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導,必须一以贯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就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

最近,隶属于某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研究院的某研究所研究员辞职“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一案,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出了警示。该研究所向仲裁庭出示的资料称:作为总体室系统级专家,其个人的离职对相关研发的方案论证及研制工作均造成了极大影响,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该案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如此重量级的专家轻易辞职,究竟是他个人的原因还是企业的原因呢?

有媒体在综合了解了此案的资料后质疑:第一,既然是“不可替代”的“灵魂人物”,该研究员是怎样就“顺利”离职了的?第二,研究所固然有培养人才的义务,难道没有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责任?第三,人都去了别家单位,才发现“没他不行”,这种后知后觉,要不要追究“主体责任”?有才能的科技人员离职的原因很多,但是,最直接的原因常常是与相关层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有关。有才能的科技人员更专注的是工作,陶醉于攻坚克难取得的成果甚至不惜透支身体的健康,他们又往往有着强烈的个性尤其是专业的肯定和人格的尊重,为此,虽然对薪资待遇偶有抱怨也不舍其专业。正是有这些具有专业精神的科技人员的勤奋努力,才成就了一项又一项的国家战略工程,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创新发展。国家、企业各层级的领导干部,都应当呵护、珍惜和关爱具有这样精神的科研人员,为他们的埋头苦干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营造鼓励干事业的文化氛围。

我们无意指责具体的某个个人,但是,要正视这类事件所反映出来的企业“人”状态和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科学管理是上个世纪初的思想,“科学管理”与官僚主义结合在一起必然导致工作环境的压抑,是对生产力的束缚;“管理科学”与民主精神结合在一起,注入人本理念才能解放生产力。企者,人止也;业(業)者,大版也。企业是指具有共同事业追求的人们聚集起来的组织,企业“人”是一个共同体。我们在研究企业问题,尤其是思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不能只见资本、设备、产品等物的要素,更要关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要素。

二十世纪初,科学管理思想的创始人泰勒就发现,忽略“人”的管理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瓶颈。此后,美国的“霍桑试验”和中国的“鞍钢宪法”,都证明了“人”对企业高效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有企业改革近40年,我们在“科学管理”方面有着极大的进步,但是,在“管理科学”方面尚未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我们需要深刻地反思包括职工、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企业家)等“人”的地位和作用,创立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管理科学”的思想。资本至上,把人作为资本或资源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的概念物化了活的“人格”,这是造成劳动关系紧张和对立的重要原因。人与人之间形成了机械的物理关系,不用心地刻板行事难免激化干群关系、产生劳动争议甚至是群体事件。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我们必须要摒弃以“资”为本的价值观念,更加注重“人”的建设,注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培育企业人本文化。

国有企业留不住人才,被戏称是外资企业、民资企业等人才的培训基地,究其原因还是对“人”的认识不到位。这种不到位的原因首先是个人素质教养问题,这需要国民教育的改造,没有人与人之间人格的相互尊重意识,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另外,还有对企业的理解不到位的原因。长期以来被物欲刺激着,企业只见资本和资本回报而不见人,甚至单纯强化企业为股东利益回报负责,职工被当作改革的对象,难免使大家都活在焦虑之中。企业贯彻“资本”主义的管理思想,难免出现混乱和浮躁:一线职工尤其是有专业技能的职工,其才能得不到肯定,心理压抑造成的辞职在所难免;干部被超负荷的利润指标驱使难免急躁简单粗暴;“白加黑五加二”、“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成为常态,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多数员工身心健康经受着极大的挑战。引进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和发挥优秀人才作用,是国有企业必需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国有企业储存着大量的人才,其他经济组织争相挖人也在情理之中。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学者专家们支招:股权激励、高薪留人等;领导干部们则疾呼:深化改革开放、确保企业自主权等等。国有企业目前的薪酬制度、福利制度和职工发展制度等,都确实存在着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党的十九大以来,这些制度的改革政策也在不断地出台。

笔者以为,没钱和权是万万不能,但是,钱和权也不是万能的。人心才是关键,钱和权若不能与德相配,物欲横流亦将令人伤心。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首先是要解决人心的问题,培育人与人之间人格尊重的意识:企业作为组织要尊重员工的权益,完善民主制度;干部作为管理人员要尊重职工首创精神并加持鼓励;职工之间相互尊重、支持和鼓励,力求共同发展。人的社会属性决定其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为自我发展的前提,取长补短、包容互助便是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贯彻人本价值观,疏解人的心理问题而不可再加码心理负担。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组织形式是公司法人治理体系,这固然需要完善产权结构,但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本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的内在要求。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其本质就是要解决包括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职工在内的“人”的问题,统一于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上来,凝聚起造福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磅礴力量。倘若是只见物欲膨胀而不见精神追求的企业,无论其性质怎样都是不可能实现创新高效健康发展的。

公司法人治理体系的核心应当是“人”,所谓公司法人,就是指公司在经济活动中享有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和承担法律责任的独立“人格”。所谓公司治理,其坚实的基础就是承认包括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职工在内的每一位员工作为自然人的独立人格。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和理解、支持和鼓励才是一个企业永葆创新活力,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企业在重大决策上要听取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要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鼓励职工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完善产权结构,但是,绝对不应当“以资为本”。山高人为峰,人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根本,人格的尊重、理想的追求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笃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方向实施深化改革,秉持“企业人共同体”的人本价值观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才能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猜你喜欢
职工特色国有企业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职工摄影(2)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