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构建支架式园本教研模式

2019-09-10 20:23张晓妮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0期
关键词:构建教学活动

张晓妮

【摘  要】幼儿园园本教研是立足于幼儿园现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活动。对于地处偏远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迅速扩大的办学规模,急剧增加的教师人数对于整个教师队伍是一个冲击,大部分教师都是年轻的。她们想成长却不知道怎么做?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当前的教研现状出发,以教学活动为载体,通过“回归教学,寻找适宜的活动形式;注重过程,实施有效的研究步骤;强调行为,梳理总结教研的经验” 三个方面进行支架搭建,探索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学活动;构建;支架式教研

1一次教研活动的思考

1.1教研活动实录:

时间:周一中午12点30分(每周一次)     参加人员:各班教师

活动过程:主持人:今天我们进行环境创设教研活动,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1:我觉得环境创设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教师2:要体现孩子的痕迹;

教师3:要符合主题内容

主持人:其他教师还有什么想法吗?

(整个研讨发言约70次,其中主持人和一名教师发言共48次,其他几名教师占很少部分)

1.2 来自一线教师的谈话记录:

(1)你觉得教研活动是什么? 教师1:教研就是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布置教学任务。教师2:教研是谈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教师3:教研是备课、听课和评课。教师4:教研以骨干教师为主,其他人只是偶尔参加,坐在那里听听。教师5:教研就是研究研究教学中碰到的问题

(2)你觉得目前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存在什么问题与困惑?

①幼儿园工作负担大,空余的时间少,没有经历“研”。

② 以前没有接受过教研方面的专业培训,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教研。

③ 幼儿园里没有正真教研的氛围,大家都是应付。

④ 不知道怎样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找出问题发出研究。

1.3教师对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认识统计

现状分析: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幼儿园已经在开展教研活动了,已形成初步的规范性,但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明确的教研目标,教研形式也较为单一,使得教研过程达不到学习的程度;(2)幼儿园也制定了相应的教研制度,但执行不力明显不够(3).教师的理论学习不够,缺乏有效的活动支撑。(4)教师缺乏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对于到底要“怎么研”还很迷茫,甚至觉得教研=负担,她们更多的是被动“研”,在教研活动中往往是“参而不与”,认为教研就是几个人的事情,和自己无关,所以根本谈不上有效教研。

2概念界定

园本教研:园本教研是一种基于本园实际的群体性实践活动,以本园教师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解决实际问题,以改善和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日常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支架式教研:“支架式”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在这里用来描述一种支撑教研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支架式教研是指通过一个载体支架构建一种立体型的教研模式,借用了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作为基础知识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实质是利用框架作为园本教研过程中的脚手架。

3构建支架式园本教研活动的策略

3.1回归真实活动,寻找适宜的教研形式

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师的“研”,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开展教研活动要尽可能采取多样化的形式,那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1)同伴互助式。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不一样,所获取的教育理念也各不相同。因此发挥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助就显得很关键。大家共同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是幼儿园经常发生的事情,如某一位教师要去参加教学活动评比,这时候就需要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了。我们会围绕这个活动,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特長去充分发挥她的作用,不断地设计活动、分析教案、推敲回应,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后,最后形成一个共识。

(2)分组呈现式。教师队伍中,有年龄偏大的经验型教师,也有处于发展中的骨干教师,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各有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有自己的思考,因次不同的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研讨有着不同的需求,我们尝试按照教师的不同层次,进行合理的分组。把不同类型的教师进行组合,让他们的想法进行碰撞,就能产生一些摩擦,这样就加深了研讨的深度。

(3)网络研讨式。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平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虽然大家都在一个幼儿园工作,但是集中聚在一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呈现在幼儿园的网络平台上、QQ群里、微信群里,不受场地的限制,与全园教师进行问题交流。其他教师可以根据问题自由发言,这样避免了一定要统一集中的问题。特别是有分园的情况,个园区之间路途较远,不能经常坐在一起,网络研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3.2注重教研过程,实施有效的研究步骤

其实教研活动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活动现场热热闹闹,教师们的发言很积极,但研讨过后留下的内容却很少,教师研讨的质量不高。因此,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关注开展的实际效率和质量,励教师多思考,提倡教师进行有准备的教研。

(1)确定教研内容。教研活动中,教师应是有条有理,有自己见解和深度地将对问题进行分析,同伴之间会有思想、经验和困惑的交流分享,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认识和提升,使教师学会主动思考、探究、合作、学习。

(2)发现真问题。“问题”是我们进行教研活动的灵魂,没有“问题”的教研活动是没有意义的。在教研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我反思和同伴经验及时的发现问题,而不是随意的说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如在进行美术活动《多彩的秋天》这个研讨活动时,我们需通过录像回顾或者文字说明帮助教师找到问题。如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的引导语太多了,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判断。有了问题的发现,我们就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以寻找解决的方法。

(3)调整有行动。发现了问题之后,我们会在实践中有意识的去尝试调整方法,根据集体反馈,在尝试中记录自己的体会并调整活动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运用的办法。如:选定一个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一课多教、交流研讨、重新教学的方式,进行公开教学。在一边讨论一边实践的行动中,教师不断地对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这样不断调整地过程,使教研的重点真正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来。

3.3强调行为跟进,梳理总结经验

经验+反思=成长。我们知道,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总有她的优点和不足,把这个优点或不足进行及时整理,一定会得出经验,这些经历对教师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1)行为跟进。一般在活动时,我们往往会做很多的努力,但只要活动结束后就很少有人会来关注这个活动了。因此,这个活动最终能带给我们教师什么?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那么活动后期的行为跟进就显得很重要了。

(2)成果展示。一个活动结束后,通过行为跟进,促进教师有一个后期的思考,这样她们往往会有一些活动调整从而获得心得和体会,教师通过将零星的教学经验,不断加以总结与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反思或者教学方法,在教研活动中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其他教师也有了学习的机会。长期以往,教师就有了很多的资料积累,那么写论文、做课题就顺其自然了。这样教师就真的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4收获及思考

4.1我们的收获

来自一线教师的话:“以教学活动为载体进行教研,让我真实的面对活动,从不断地看、听、说、研,几个方面的参与,感觉就是自己在亲身经历每一个教学活动。我觉得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是我们看得懂的活动,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教研活动。”

(1)回归真实的教学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化。在幼儿园教研活动中,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在真实的活动中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她們迫切希望自己在教研能力方面能有更多的发展与提升,但她们总会遇到不少的困惑,如在活动时想想这样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如果是对的,那就记下来,这就是经验。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呢?想清楚了,再调整,这就实实在在的促进了教师的具体成长。

(2)“跳一跳”摘果子,提升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我们经常会给幼儿创设一个跳一跳摘果子的机会,让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其实教师也一样,里自己目标很远的事情往往不会愿意去做,但是稍微努力一下有希望做到的事情他们还是会去做的。因此,我们为教师搭建了教研的支架,让教师体会到了教研的乐趣,他们能说出哪里好?为什么?哪里不好?原因是什么?这样教师就敢说、乐于说;敢研,乐于研了。也常常是研的有理有据,大大提升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3)梳理总结活动,提高了本园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开展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构建支架式园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停留在解决表面问题,更追求落实到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我们关注研讨后教师的行为改变情况,不但让教师明白,更让教师行为发生由内到外的改变。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会自主地思考得失,写出自己的体会和反思,教师们在实践中总结,她们在教研活动中也越来越成熟。

4.2我们的思考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教研的一个载体,促进了教师专业的不断成长。但是我们也深感乡镇幼儿园的教研任重道远,特别是要让教研活动落实在每个教师的具体行动中,这一点还有待加强。接下去我们也会探索其他载体的教研模式,让幼儿园教研之花真正的开在每一个教师的心里。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9月

[2] 《幼儿园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冯晓霞

[3]刘晶波. 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周兢  余珍有  《幼儿园语言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5]朱家雄著   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构建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