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教类节目主持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2019-09-10 20:23杜昊章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主持人

【摘  要】电视社教类节目是贴近社会生活,对观众进行社会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栏目,是教育与电视相结合的重要体现。社教类节目主持人既要具备一定的社教理论知识,还要拥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同时要有亲和力,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一档成功的社教类节目,必须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使节目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当前社教类节目的现状,从中发现主持人的主持特色,并提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建议,希望能为社教类电视节目主持人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社教类节目主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关键词】社教类节目;主持人;主观能动性

引言

融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变革,传统的电视节目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丰富。社教类节目作为活跃在电视荧幕上的一颗常青树,如何更好的服务受众,主持人如何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已经成为摆在媒体人面前的一大问题。

1社教类节目及其特点

简单的说社教类节目就是运用电视这种传统的传媒手段,对观众进行社会和文化教育,培养观众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态度,使人们能够正确的看待社会文化、社会科学等问题的一种节目形式。电视社教类节目既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又要融入娱乐与服务,从而为观众提供最佳的寓教于乐电视节目。社教类节目内容繁多,五花八门,但是又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因此,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都在千方百计的打造好社教类节目,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社教类节目不同于综艺类节目、新闻类节目,它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电视社教类节目具有传播知识的特点。电视社教类节目全称是“社会科学教育类节目”,也就是传播社会科学知识的栏目。《人与自然》、《走进科学》、《今日说法》、《国宝档案》等等,这些节目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传播科学知识,在这些社教类栏目中既有社会知识、人文地理知识,也有法律知识等。

其次,社教类节目还具有对象性的特点。社教类电视节目传播目的就是教育,利用电视进行的社会科学、文化教育彻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观众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社教类节目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受众群体也相对广泛,对象性较为明确。如:央视七套推出的《聚焦三农》、《每日农经》就非常受农民朋友的青睐;《大风车》、《动画城》等节目针对的群体更为明确,就是青少年儿童。

另外,社教类节目还具有服务性的特点。服务观众、服务社会是社教类节目的发展宗旨,观众通过这些节目能够得到工作上、生活上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这也是社教类节目长久以来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2社教类节目主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存在的问题

要办好电视社教类节目就要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这需要主持人集采、编、播于一体,统领节目全局,寓教于乐,成为电视传媒与观众之间的桥梁,这样才能够真正办好社教类节目。但是,就目前的一些社教类节目而言,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其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2.1涉及的教育知识掌握不够透彻

在一些社教类电视节目中,不少主持人只是按部就班的根据台词去主持,超出事前准备好的知识内容往往不能够更好的去发挥,从而使主持的节目不能够吸引住观众,特别是对一些科学术语掌握的不够精准,甚至出现口误,没有做到临场发挥和灵活应变,造成节目互动少或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社教类节目主持人对涉及节目内容的教育知识掌握不够透彻而造成的。社教类节目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为观众答疑解惑,主持人如同教师一样,要通过介绍、展示、示范以及互動等来为观众揭示科学奥秘,传播知识文化,如果主持人不能够对所主持的节目内容了如指掌,那势必影响节目的质量与效果,其主观能动性也就无法得到更好的发挥。

2.2语言缺乏艺术性

社教类节目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寓教于乐,是教育与娱乐的组合体,在社教类节目中主持人主要依靠语言来完成节目的主持,这就需要主持人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风格,用专业理性的语言来介绍节目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衔接和互动,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使社教类节目具有娱乐的效果。不少主持人在主持社教类节目时往往忽略了语言的艺术性,语言平淡五味,既没有抑扬顿挫,也没有声情并茂,从而使社教类节目总是在不温不火的境况下进行,这样就会导致不能很好的传播社会知识。

2.3被动的互动

综艺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不仅是内容上的原因,更多的是主持人与嘉宾、现场观众以及电视机前观众的互动。而社教类节目主持人与综艺节目主持人相比,所缺少的就是互动,在社教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互动往往是被动的,是不得不进行的互动,这种互动既无法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也不能够积极调动观众学习社会科学的兴趣,例如《见字如面》,这一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是比较新颖的,但是主持人在这一节目中所起的作用只是串联节目,并没有与读信嘉宾进行互动,这样就会使得节目缺乏必要的完整性,也就不能很好的向观众传递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信息。因此如何改变社教类节目的被动互动,还需要主持人在现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进行主动互动。

3社教类节目主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策略

作为传统传媒的电视要在新媒体的竞争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着力打造全新的社教类节目,既给观众带来快乐和享受,又能够发挥社教类节目的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主持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1不断丰富节目涉及的科学知识

作为社教类节目主持人就如同一位教师一样,要给观众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主持社教类节目时游刃有余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统领全局,为观众答疑解惑,从而确保社教类节目的教育目的实现。因此,社教类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还要不断的去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节目主持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社教类节目的主导者。

3.2语言要有艺术性

语言艺术性是主持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特别是在社教类节目中,语言的情感表达尤为重要,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社教类节目《动物世界》的成功,不只是凭借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更离不开主持人赵忠祥那充满情感的语言艺术表现,人们只要提到《动物世界》,立即就会想到赵忠祥,这说明赵忠祥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动物世界里。因此,社教类节目主持人要在语言艺术上下功夫,在节目主持上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使节目具有吸引力。

另外,社教类节目主持人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主持人把握好时机,准确的对时间和空间进行把握,这就需要节目主持人具备良好的临场应变的能力,可以巧妙的处理好互动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4结束语

通过对电视社教类节目和主持人的分析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社教类节目主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提升电视社教类节目的整体质量,发挥主持人主导作用、寓教于乐作用和桥梁作用提供帮助,也能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有关社教类节目主持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可以参考借鉴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袁靖华,著.电视节目模式创意[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

[2] 袁春旸.提高主持人的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j].记者摇篮.2014(04).

作者简介:杜昊章,一级播音员。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主持人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实现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性的分析与研究
打造高效思品课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荧幕主持人 妙趣造型四问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
著名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孙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