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9-09-10 20:34贺绍强高永红
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 2019年19期
关键词:可靠性安全性影响因素

贺绍强 高永红

摘 要:供电技术作为电力系统建设关键性因素,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进行供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就成为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一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其中影响因素,在具体工作与策略设计中将这些因素中积极因素进行有效发挥则对此部分中消极因素进行有效抑制,本文以此为核心进行论述,认为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供电技术有效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可靠性;影响因素

供用电技术作为电力供应过程中基础性技术支撑体系,其决定电力供应与使用效果的好坏。在之前研究中,多着眼于从技术角度进行单纯分析,笔者认为将其放置于社会大情境下进行探讨可以从整体上认识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实现技术与社会的更好结合。

1 进行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必要性

1.1 社会必要性

现有社会中,方方面面都对电力产生出相当的依赖,尤其是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与开发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99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大量的用电与发电,对供用电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提升与技术点关注,社会需求就得不到满足,而且供用电技术自身社会存在效应也会受到质疑,进而影响双方整体配合。除此之外社会中的用电体遍及整个社会体系,供用电体系关注点自然也遍及整个社会体当中。以商业用电为例,在大型商场中,如果一旦出现供用电问题,其结果就是大型商场中所有商户失去自身营业基本支撑,对于此部分商户而言,造成的损失不仅有单纯营业损失还有其他相关诸如人工等损失,尤其是一部分饮食餐饮部门,其造成的后果还有原材料等损失。以此为例如果社会中供用电技术不过关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因此从社会角度需要提升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因素。

1.2 系统必要性

在内部供用电系统中也需要进行自身技术影响因子分析,而影响因子中安全性与可靠性基本上是所有因素共同构建点,因此以此为出发点可以有效分析供用电整体体系有效性。如果本身供用电体系较为有效则其本身安全性与可靠性较高,基本上不存供应问题而且在具体操作中按照基本运行规则就可以有效进行必要的运行。在运行中不仅稳定性高而且其损耗较小,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对本身体系有相当的调试作用,让体系实现按自我建设与自我维护。

2 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类

2.1 硬件设施

有上文可知,在现有情况下需要对系统供用电体系进行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首先笔者先分析其中硬件因素。在现有硬件分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短途供用电体系;另一部分是长途供用电体系。短途用电体系与长途用电体系是分支与主流关系,长途体系为主流而短途为支流。同时短途是相对长途而言的,在一定意义上短途也可以成为长途,而自身依附线路则可以被称为短途。其中典型就是,长途高压线与县级供用电单位,自然是长途与短途的关系,而县级供用电网络与家庭供用电网络则又是长途与短途的关系,彼此相互交构的情况下,硬件设施就成为重要体系性建设因素。因为在此过程中不同供用电节点使用硬件设施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尤其是供用电终端的家庭与工厂其用电硬件如电线、电器等都与自身情况息息相关。而且不同区域内不同供用电部门其自身也存在相当自主性这就要求在进行体系化建设中关注硬件设施。在应急条件下,硬件设施承受能力也会成为重要的供用电体系弹性设计指标。在2008年的初的霜冻灾害中供用电硬件就需要承受风雪冰凌等自然灾害的洗礼,如果硬件设施不过关造成的后果就是工业用电系统整体瘫痪,影响安全性与稳定性,造成整个体系存在体系性危机,严重影响彼此之间存在的有效体系内互动。

2.2 软件设施

软件设施也是重要安全性与可靠性关注的焦点。所谓软件设施是指在供用电系统中与现代化信息体系相关联的设施,其有硬件设施的一部分如信息交换器以及实时监控网络中的所需要用到的硬件设施等等,但其主要是指运行过程中信息流动趋向以及信息处理的非直接可视状态。如在进行供用电体系中实时监控需要将自身所要监控的体系的实时信息进行监控避免因为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基础性关键性错漏。在现有软件设施中组委典型的就是实时监控系统将电力供用电体系整体运行状况都集中于屏幕之上,通过颜色直观的将信息呈现在规划调度者眼前,红色拥堵与绿色畅通让人一目了然。此种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系统中能力调度水平,让供用电体系进行有效调节。

2.3 人员群体

人员群体在供用电体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不论是软件设备还是硬件设施,其都需要人去关注与判断与去分析。虽然在软件设施中一部分软件体系可以有效进行简单判断,但究其实质而言,其可以说仍旧是人员判断的一种,因此人员建设是进行供用电体系建设的关键决定性部分。如果人员建设体系不过关即使是再好的软件与硬件设施,其作用发挥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在供用电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受到威胁时,人员群体也是进行抢险的关键,尤其是在应急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群体自身存在的有效性建设程度就决定供用电体系恢复速度。在汶川地震中,由于人员建设有效性,所以震区用电恢复能力与恢复水平一直保持在较高的程度,加速灾区重建并且促进灾区生产生活的有效恢复。

2.4 系统体系

软件、硬件与人员共同构成供用电整体体系。此种体系建设需要从较高层级进行综合规划,实现“1+1+1>3”的效果。其运行过程就是彼此间进行有效配合,在配合过程中将自身体系化建設与各自存在的有效性建设进行有效建设与完善,形成彼此间的互动与体系合力。如果体系存在问题则单个系统要素即使再完美,其本身也难以实现供用电体系有效建设。故而,笔者认为,在现有条件下进行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效果建设不但要加强硬件、完善软件、提升人员更重要的是构建体系,通过体系合力提升供用电安全性与可靠性,以此实现有效供用电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的保障,完成自身社会任务,构成彼此有效互动。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研究必要性的探讨,认为进行供用电安全性与可靠性因素研究存在社会与自身双重要求,同时在具体要素中也可以分为硬件、软件、人员、系统四方面,而系统作为总结体,其自身可以将有效要素进行有效统合,完成更好的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肖博.浅谈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8(05):53.

[2]王彬.浅析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J].山东工业技术,2017(03):165.

[3]陈亮星.新形势下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探析[J].通讯世界,2016(21):103-104.

猜你喜欢
可靠性安全性影响因素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①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可靠性增长试验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及作用研究
J.D. Power发布2016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M(VDS)报告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