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区域文化》课程建设研究

2019-09-10 21:05乌彦巍
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开设《内蒙古区域文化》课程为例,阐述文化课程的人建设。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文化》;课程;建设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纷纷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文化课程引入课堂。我院商务系根据服务于内蒙古区域经济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了《内蒙古区域文化》课程,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为毕业后服务于区域经济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我申报了《《内蒙古区域文化》课程建设研究的课题,本论文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

一、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

浩瀚辽阔的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千里草原,孕育了勤劳、热情、勇敢的蒙古族人。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的蒙古族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承载着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价值判断等精神内涵;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体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蒙古民族独特的经济、文化生活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地位使她成为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影响世界发展的典型民族,她的政治制度及军事活动,经济、文化生活,有着极其丰富的研究内容。虽然记述蒙古人风俗习惯的论文书籍不少,但都没有系统化。本课题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著作及调查研究对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力图形成比较系统的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的民俗文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以各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行业需求为主题原则,构建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形成的教学内容。

根据调查走访、文献检索等多种方式,收集了蒙古族饮食、服饰、民居、婚俗、葬俗、传统节日、民间歌舞、民间文学这八个模块的文化,介绍了每一种文化的起源、特点及发展现状。这些多姿多彩的蒙古族文化,综合反映了蒙古族的历史、人文、社会、信仰以及衣、食、住、行等,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 蒙古族饮食文化:第一节 蒙古族饮食与时代变迁,第二节 蒙古族传统 第三节 传统饮食制作,第四节 饮食礼仪与禁忌,实训项目一;模块二蒙古族服饰演变历史:第一节  蒙古族服饰演变历史,第二节  蒙古族服饰构成,第三节  蒙古族服饰色彩与图案,第四节蒙古族手工刺绣,实训项目二;模块三 蒙古族民居文化:第一节 蒙古族民居的演变,第二节 蒙古包的构造及特点,第三节 蒙古包的内部陈设,第四节 蒙古包的装饰图案;模块四 蒙古族婚俗文化:第一节 蒙古族婚俗演变历史,第二节蒙古族婚姻形式,第三节蒙古族传统婚礼流程,第四节独特的鄂尔多斯婚礼,实训项目四;模块五 蒙古族葬俗文化:第一节 蒙古族葬俗演变历史,第二节 蒙古族的葬俗成因,第三节 蒙古族葬俗仪式,第四节  蒙古族葬礼形式;模块六蒙古族节日文化:第一节传统时令节日,第二节宗教祭祀节日,第三节传统生产节日,第四节传统娱乐节日;模块七 蒙古族民间歌舞文化:第一节蒙古族民间歌舞的起源,第二节蒙古族音乐发展历史与演变,第三节蒙古族传统民间歌曲,第四 蒙古族传统民间乐器,第五节蒙古族舞蹈发展历史与演变,第六节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实训项目七;模块八蒙古族民间文学:第一节蒙古族民间文学起源与发展,第二节蒙古族神话传说,第三节祭词、神歌与祝词、赞歌,第四节英雄史诗,实训项目八。

二、课程与专业融合,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授课重点

《内蒙古区域文化》课程主要在电子商务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文秘专业、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开设,每一个专业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结合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区域文化的讲述,确定授课的重点内容。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为例,阐述区域文化的授课情况。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区域文化时,教师会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讲述电子商务如何与区域文化结合,将区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与传承,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每一模块增加了文化与电子商务结合的知识,如蒙古族饮食文化与电子商务、蒙古族服饰文化与电子商务、蒙古族民居文化与电子商务、蒙古族婚俗文化与电子商务、蒙古族葬俗文化与电子商务、蒙古族民间歌舞文化与电子商务、蒙古族民间文学与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在学习区域文化时,教师会根据内蒙古独特的地理位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蒙俄贸易发展的情况,具体讲述区域文化在内蒙古对外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内蒙古北部同俄罗斯、蒙古接壤,拥有 18 个边境口岸,其中满洲里是国内最大的陆路边境口岸,内蒙古和国内 8 个省相邻,这样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内蒙古扩大对外开放。将区位优势与一带一路、区域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对外贸易,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有特色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完整的、体现课程特色的教学设计

1.将各课程总体目标分解为章节目标,贯穿于授课过程中

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并将课程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个章节、模块的讲授过程中,通过讲授与实训,实现教学目标。

2.备课与教案体现教学做一体

重视备课环节,针对讲授课程的内容,组织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讨论,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当是课堂教学思路的提纲性方案,教案设计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教师设计的教案形式可以不同。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时期,同一个教师设计的教案也会不同。只求基本部分相同,不求完全相同,体现授课教师的特色与风格。

3.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采用任务驱动、学生小组学习、学生实地考察等方法实现教、学、做合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让学生运用文化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此外,还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知、智合一的训练,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4.采用适合的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慕课等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教学中的双向互动,改善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实用性。充分准备了课程数字化资源,包括音像资源(视频、音频)、图片资源(课件素材、教学课件)、文字资源(教案、说课材料、课堂实录、教研杂志电子版)等,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内蒙古区域文化》课程建设的启示

《内蒙古区域文化》课程开设以后,学生系统的学习了内蒙古区域文化的相关知识,了解了丰富多彩的蒙古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现状,明白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文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够将区域文化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在形成核心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一研究,得出以下启示:

1.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文化课程

高职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相关的文化素质、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设置文化课程是必要的。同时,要结合各个职业院校的具体培养目标确定文化课程的内,做到文化课程与培养目标更好的衔接,做到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院的培养目标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技能型高职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的文化课程是《内蒙古区域文化》。

2.形式多样,丰富文化课程内涵

文化教育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在课余时间,可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通过表演、参观、讲座等形式,丰富文化内涵,让文化素养慢慢渗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行动中。

3.学校具备文化课程建设的条件

文化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統工作,包括师资力量、教材的选取、教学资源建设等,学校要具备这些条件,才能进行文化课程的开发,充分发挥文化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乌彦巍,讲师,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文秘专业教师。自任职以来,主持并参与6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自行车的发明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