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

2019-09-10 23:05魏娜
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根本,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少。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商务专业人才,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是必要的环节,也是推动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商务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立德树人”最终目的的达成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商务专业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他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进行“课程思政”对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利完成的总纲领,也是顺应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它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教育意义,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打破商务专业教师教学的常规思想、加强教师素质。

一、“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

“课程思政”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它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三维立体式育人方式,使各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科学运用“课程思政”的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1]。在课程的教学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使课程教学更加丰满具有生命力。“课程思政”不仅丰富了专业课自身内涵,而且最大程度发挥育人作用。对于如何以课程教学的视角入手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是当下最为迫切的难题。学界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也发出不同的声音。高德毅等认为,“‘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新开一门课程,增加一项活动,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贯彻到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方面,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教师、高校,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2]。邱伟光等认为,“‘课程思政’最大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不单单起到传授课程知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丰富自己的精神系统,提高自己的素质或能力,正确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陆道坤等提出的,“‘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共同作用的结果,双管齐下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4]。宫维明等认为,“‘课程思政’是以传统‘思政课程’作为媒介,使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中,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实现全程育人、立德树人的目标”[5]。

“课程思政”体现了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对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正确把握前进的方向。从而构建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为支撑的育人格局。深入贯彻專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理念,进一步保障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任务。

二、商务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

作为高职教育的重点学科,商务专业为社会培养了许多高素质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务专业也紧跟时代潮流,对教师进行培训,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安排。商务专业包含众多分支,通过综合培养是学生达到进入社会所需要的要求。但是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如何完善自身修养这就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课程思政”的提出完全填补了这一空白,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身的道德素养也在慢慢提升,成为专业技能过硬和道德素养高尚的有用人才。

随着信息科技的普及,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手段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上面,商务专业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新时代人才需求也发生改变,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合理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专业人才。面对外部和内部的双重考验,更需要高职院校深入贯彻“课程思政”,迎难而上,积极的克服困难。“课程思政”作为行动方针,坚定地履行其思想内涵,指导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更加适应时代要求。

商务专业“课程思政”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对于高职教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018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再次给予高度重视。“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的提出,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基本要求,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是大势所趋。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00 后”逐步成为高校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00 后”具有接受能力强、思维反应快、独立愿望强的身心发展优势,但很容易受到外部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形,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满足“00 后”的需求,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最终可能会误入歧途。根据沈壮海、王培刚等出版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6)》表明,“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效果,50.5%的大学生认为‘一般’;14.0%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差’或‘非常差’”[6]。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课程思政”发挥起指导作用,正确的引导“00 后”。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把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放到首要位置,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使学生思想水平滞后,教师只注重技能的培训,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满足新时代要求和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特点,对商务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尤为重要。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是商务专业教学的必要途径。只有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商务专业人才。

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对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单单对商务专业技能的要求,道德素养也成为评判的重要指标。计算机和网络在日常办公中得到迅速的应用,从而催生出以共享服务为主体的商务人才需求,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对今后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对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必须把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不能使两者孤立,要产生“1+1>2”的效果。以全新的定位去审视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发挥“课程思政”的最大潜能。市场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政治思想素质,商务专业要把专业技能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放到同等地位。商务专业“课程思政”这一举措必将成为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商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1.构建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框架。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框架的构建,需要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合理的结合起来。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互补的效果。不能简单的把“课程思政”搬进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更不能轻易地以专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代替“课程思政”。根据商务专业和“课程思政”自身的特点和内涵,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思政”内涵,赋予“课程思政”以专业素养,使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建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框架需要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共同支撑,职业方向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学校、教师、学生共同重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对今后人才培养,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以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为主线,大力推行道德素养教育。商务专业普遍开设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商务礼仪、商务口才、消费者行为学、演讲与口才等主干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培养专业人才起到了支撑作用,满足了社会对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熟悉并理解商务专业的基本理论,对处理现实中的问题起到了理论支撑。各门基础课程融会贯通,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而“课程思政”以主干课程为依托,不仅基础课程得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也会获得良好的效果。这样学生不仅在获得商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建立团队合作教育,发挥信息共享的优势。商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型专业,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的努力。建立以学校为主体,教师为桥梁,学生为对象的团队协作关系。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课程思政”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纽带,通过各个分支向学生传播,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学校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校内外以实践教学为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防止学生做“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穿插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不但避免了学习专业知识的枯燥,还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效率。这样学生不仅实践能力得到加强,还有利于培养强不息和勇于钻研的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引导学生志存高遠、敢于担当,养成勇于奋斗的职业信念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团队协作越来越重要,“课程思政”也要依托团队的力量,实现德智共同进步。

4以创新创业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创业、创新不但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后盾,还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作为支撑。商务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培训获得,但是强大的心理就需要“课程思政”的熏陶。在成功的时刻不要自大,更重的是在失败的时刻不要自我否定。“课程思政”为创业、创新保驾护航。当前的创业、创新项目很多,商务专业学生可以参加 “挑战杯”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然而与之相对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十分的少,这会增加了学生在创业、创新过程中由于遭受挫折而产生心灰意冷的情绪。“课程思政”的提出弥补了这一缺失,商务专业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利用自身优势掌握创新创业关键、破解创新创业难题、规避创新创业风险,训练学生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德毅.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5]宫维明.“课程思政”的内在意涵与建设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12).

[6]沈壮海,王培刚,等.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6)[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杨雪琴 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

[8]张鲲 高校“课程思政”的时代命题与建设路向[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2 期

[9]朱强 谢丽萍 朱阳生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路径[J]工作探索 201903

[10] 陆道坤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2018.03

作者简介:

魏娜,讲师,硕士研究生,现任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教务科科长,从事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高职语文方面的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