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2019-09-10 07:22黄兴年
天津教育·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生物新课程

黄兴年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关于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生物学科素养问题?如何才能在生物课堂中促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问题展开探讨,我结合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思考。

一、开发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开发学校课程资源,进一步巩固传统课程资源的基础地位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学校方面除了要对以往传统的教学资源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之外,还要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其中包括:运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性实验;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文环境因素,帮助学生培养生物学科素养;尽可能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随机性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等。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往往可以很好地或者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拓宽生物学科素养培养提升的渠道。

比如,让学生在校园内种植小树苗,然后再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做好相关的记录,也可以同时种植几棵树,这样将几棵树形成鲜明的对比,观察他们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和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另外根据不同的树的生长情况进行猜想:它们出现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和基因是否有关系?甚至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植物是不是也和人一样,会有的树长得婀娜一些,有的树又长得歪瓜裂枣呢?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进而展开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去发现生物学,学习生物学,从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生物,进而爱上生物学科,帮助学生建立和培养生物学习兴趣。

(二)开发家庭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向家庭方面延伸

学生放学后和周末或者节假日一般闲余时间比较多,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在这个时间段就需要教师特别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并且要尽可能鼓励家长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展开科学探究,为孩子提供一些科普读物科技咨询信息,进而引导孩子可以自行且自主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小规模居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等,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举个例子,某一天,小东家里来了个远房表妹,但是她的身体好像有点小问题,于是小东就问爸爸妈妈这是怎么回事?爸爸告诉他说,因为表妹的父母是近亲。结合学过的遗传知识小东似乎明白了,可是他还是不懂为什么近亲结婚生出来的小孩就不正常了呢?妈妈再解释给他说,因为父母的基因当中有一条染色体是相同的,而如果这两条相同的染色体相互结合的时候,她与正常人的染色体不太一样,而染色体的配对也会出现变异的情况,那么如果正常人的染色体配对是XX(男),XY(女),那么他们的染色体就很有可能会出现XxX(男),XY(y)这种情况,所以她生下来就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样,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国家法律才规定近亲之间不能结婚。小东这才恍然大悟。

(三)开发社区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向社会延伸

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关于一些自然事物或者自然现象都没有办法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而如果想要让学生从中获得比较有价值的内容或东西,则需要带领学生进入社区,去校外认识一些新的事物,再进一步去思考和实践。我所在的学校属于一所绿化示范学校,而且处于农村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生物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带领学生前往一些鸟语花香、人文环境较优美的地方,去观察和探究各种奇花异草,另外也带学生到池塘和森林以及猪场与田野中,引导学生和各种各样的生物环境做近距离的接触,进而了解不同的生态系统,同时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促使学生能够从观察和思考以及合作等各方面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怀。

二、重视实践,以科学方法来提升科学素养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生物学科素养,并且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方法;但是生物学科方法其核心所在就是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当然也包括实践探究的部分。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探究实验时必须首先对实验目的進行明确;其次就是为完成实验探究需要采取的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要一并进行预测;接下来就需要选择实验材料和器具进行实验操作。

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探究的问题进行拆分,拆成几个小问题,然后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深入展开实验探究活动,同时进行有序的观察,观察过后则需要指导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仅仅只是扮演指导者和提问者的角色,并不参与到具体的实验探究过程当中,而实验和思考以及探究的任务就要交给学生来完成。待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对同学的见解和思考以及想法或者操作实验过程进行评估和做综合性的点评,使学生进行自评以及互评,最终得到科学的实验结论。

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也往往能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一个比较大致的了解。因为生物学属于理科学科的一门,所以,实验探究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换言之,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理解和记忆,当然,中学生物教材中也有很多节点内容都是需要学生通过生物实验去完成学习过程的。

三、适时切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渗透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学生绘制生物细胞结构图的时候,必须按照观察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将其绘出来,一定不可以模仿教材中的生物细胞图。再比如,学生在“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探究活动时,经过一个星期之后,绝大多数清水中发芽的状况都比较好,酸雨除外,甚至会差一些。也有部分清水当中种子没有发芽,酸雨中也没有萌发;或者清水中的种子没有发芽,但是意外的酸雨中的种子发芽了。这种现象在很多时候都很难捉摸,或者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就需要学生将这些实验现象都如实记录下来,切忌照搬其他学生的实验现象。然而紧接下来就要教学生思考: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及出现这种情况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同时探讨在下次实验当中需要如何改进?在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给予肯定,同时在此过程中发挥的激励性作用或者导向性作用进行肯定和鼓励,这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实验探究当中实事求是精神的培养和提升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

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方法往往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与此同时,它也是生物教学过程中较之重要的教学途径和重要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同样需要掌握学习和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坚决不能低估了学生的知识学习的能力。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的是观察思考和实验探究以及讨论交流,另外也包括了解数据信息和获得数据信息,然后再运用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具体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必须比较全面地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并且依照在实验设计和调查分析以及结论的应用和实践模式的教学,进而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科学教育及培训。

五、结语

和其他学科一样,或者说与其他理科学科一样,生物学科的实践性很高,它对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学习要求自然高,如此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工作就一定要做到位,并且特别重要,假如将学生生物实验教学的学科素养培养工作做到位了,那么其以后的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要轻松许多,对其今后的所有生物学习能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不仅如此,对于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同样有助于学生生物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良好生物学习习惯的养成,它能帮助学生拓宽其学科视野,促进学生生物学习基础的提高。而这也就恰恰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具体要求,即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生物新课程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第12话 完美生物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对生物学科复习的反思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