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2019-09-10 07:43舒兴祝
颂雅风·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舒兴祝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代先人历经千百年得到的经验和结晶,在大力开展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这类遗产的保护工作,保持其准确以及完整性。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旅游开发情况来说,相关地方部门必须把握住真实性这一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志,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村,实现保护性的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 开发

近些年来,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我国不遗余力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生态旅游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地方部门的负责人员应该意识到真实性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构建出文化遗产精神意义的承载体,以此追求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传承与推广,让大众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欣赏传统文化。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在生态旅游项目发掘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宣传噱头,而是生态旅游开发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其最主要的原则就是真实性。尤其在世界范围内申请非遗项目时,真实性对于是否入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要想保持非遗的纯粹性与文化性,就必须要维持其本质面貌,这是对其实现保护的根本途径。因此生态旅游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以真实性为原则。但是,与历史文物保护的性质完全不同,与其说非遗保护的是那些精致的手工艺品,不如说其保护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与创造人。

事实说明,冻结式保护所产生的价值微乎其微,并不能让文化真正走进一个民族的生活和习惯之中,也就失去了传承的意味。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是在共时性的环境中才能焕发生机。如果将非遗看作是一条单向延续的线,那么非遗必将失去与时俱进的机会,形成封闭的文化传承环境。反之来看,无论是传统文化,亦或是非遗文化,相关人员都应该把其看作和现代建设与未来发展可能存在关联的网络,将其看作是与生态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没有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固步自封就能保存,更没有一种文化族群在因循守旧中得以发展创新。

所以,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非遗保护必须要坚守真实性原则,避免绝对化与静止化。人们在文化的传承以及创造方面具有无限的可能,而在对非遗的保护当中需要传承的是神而不是形。真实性只是一种相对来说的概念,是社会推进过程里代表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斗争的暂时性产物,而不是某一种文化、某一种遗产与生俱来的并行。也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的生态旅游开发应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非遗的真实性,把握好保障其真实性的度,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度融合。

二、生态旅游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近些年来,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两方面工作,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观光旅游俨然无法满足新时期人们的需求,更高层次的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更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尤其是生态旅游,基本体现了本个世纪世界旅游业的新发展趋势。

秉持“回归大自然”的建设主旨,该种旅游方式提倡人们回归和谐的自然生态,共同成为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者。进行地方生态旅游特色的拓展时,主要有三方面的侧重点:其一,保护生态旅游开发区域的生态文化环境,保证其传统文化完整性不遭到破坏;其二,保障被开发区居民的利益,带动该地的经济发展;其三,做好该地区的环境保护。上述三点显然是与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具有一致的宗旨的。

基于此,各大生态旅游开发部门应该尽可能保证旅游开发区的原貌,让文化在原汁原味的环境中继续发酵,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但对于生态旅游开发区的当地居民来说,他们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载体,是文化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人、制造人与归属人。

所以,生态旅游开发部门要充分尊重原住居民的思想认知,实现对自然环境、社区居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均衡对待。也就是说,在进行当地旅游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尊重非遗的多样性,在此前提下构建起生态旅游村,打造经济、文化与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文化社区,创造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融合的产物。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诸多旅游景区都具有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旅游项目,其既是文化传承,又是情操陶冶的途径。因此,倡导开发生态旅游业的相关政府部门要明确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向、找准民族生态旅游的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同时,给非遗的保护性开发开辟新道路、指引新方向。

参考文献:

[1]邓广山.民俗生态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发展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04):143-146.

[2]黄丽超.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融入生态旅游教学的实践研究[J].智库时代,2018(24):100.

[3]袁蓓.非物質文化遗产视野中地方小戏的生存与发展——湖北阳新采茶戏生态旅游开发探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03):20-22.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