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式”模式用于中职服装专业结构与工艺课教学

2019-09-10 07:40谢国安
颂雅风·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中职

谢国安

摘要:作坊式教学模式在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上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典型产品,真实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教师在一旁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是对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一种体现。本文通过对作坊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掌握作坊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与实践内涵。

关键词:作坊式教学模式 中职 服装结构与工艺 教学实践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是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服装结构与工艺的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项目任务的典型产品,从款式设计定位到结构分析、版型纸样、面料裁剪和样衣制作的全过程,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实战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作坊式教学模式就是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与职业素养进行有效对接。

一、作坊式教学模式与内涵

作坊式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项目任务,教学环境模拟成为工厂的生产,包括环境、制度、身心发展和操作情况等内容,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处于一种生产工作的状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作坊式教学的前提就是对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变,促进工厂化的真实性,包括学生和教师的角色扮演也要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认真程度直接关系着工厂的运营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和身体双重层面对工厂生产进行适应,从而实现专业到职业的过度。

二、作坊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为了体现中职服装结构与工艺的教学理念,达到服装专业的教学目标,作坊式教学要本着灵活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开展服装专业的作坊式教学模式时,要注重开设课程的灵活性,达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充分交流,教师要善于将科研成果运用在教学之中,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作坊式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让教学过程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各方面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

虽然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学习因为专业性与实践性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作坊式教学模式,会简化学习内容,突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趣味生产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的。减少专业学习的压力,让学生聚精会神的投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促进课堂内容与职业生产的联系。在作坊式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加强压力承受能力;树立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对自身的薄弱环境进行及时补充,从而全面提升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作坊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服装结构与工业课程采取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取得一系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加强课堂秩序管理

在作坊式教学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各种教学行为采用小组合作的互动模式,为此,会让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但是在这种活跃气氛内,如果缺少教师对课堂纪律的引导,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实践活动变成一锅粥,学生容易出现松散、散漫的现状。为此教师在进行实训活动过程中,要进行分组,还要推选小组组长,负责本组的集体活动。教师对小组组长进行组织能力培训,使组长成为教师的助理,更好地推动作坊式教学在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中的良性发展。

(二)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服装结构与专业课程的作坊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此需要学生人人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教师在对成员进行分组的时候,采用组长负责制,组长有学生推荐有威信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员由组长和老师挑选。在分组之后,教师给每个小组下达了教学目标之后,每个阶段就得进行阶段性点评和评价,使各个小组之间形成积极竞争,激发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师在讲解量身合体度的过程中,教师不一定手拿着服装进行演示,完全可以让不同的学生穿在身上,达到教学效果生动形象。教师可以将一套西服让不同身材的学生穿在身上,来体现西服合体度的重要性,身材过高的男生,则会显得将人衬托得不利索;身材较低的男生则是无法衬托器西装的形象感,只有身材完满符合西装要求的人,才能够体现西装的内涵。

(三)引导学生创业就业

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学生最终都会走向社会,迈入工作岗位。在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教学之中,作坊式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做到深度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关注。教师还要邀请优秀毕业生与学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用成功的案例来激发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制定未来的就业方向。

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过程中,让从事各个服装方向的学长学姐,就面料色彩、免烫工艺和个性化设计等内容进行系统说明,让学生的兴趣与就业方向进行贴合,从而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

结语

中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因为其具有的专业性、技能性和操作性特征,让很多学生闻之变色,随着作坊式教学模式的在教学中的逐渐推广,以项目形式进行任务引领的服装结构与工艺教学实践,对于教学重点与教学目的能一针见血地呈现出来,同时还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效体现,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锻炼了学生实践技能,保证专业与职业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李依蔓,张学龙.“作坊式”模式用于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217-218.

[2]杨泳.作坊教学模式在实践性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研讨会,2017:163-165.

[3]彭琰.閩台高职院校联合教学工作坊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33-46.

作者单位: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