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研讨

2019-09-10 14:15朱晓云
成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小学高年级新课标

朱晓云

摘 要:新课标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本文就新课标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始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又是重点。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相应的语文“功底”,才可以学好阅读,解决阅读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仅要传授阅读知识内容,讲授阅读方法技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夯实语文基础知识,从字、词、句、语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教学,尽全力让每一名学生都掌握丰富的阅读知识内容和相应的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新课标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过于模式化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从三个维度开展教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把教学的侧重点放置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上,而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是补充性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能否掌握阅读知识内容,因而他们的教学方式就存在着过于模式化的问题。在阅读教学前,用简短的语言导出教学内容,然后直接进入主题,先带领学生解决陌生的字词问题,然后逐字逐句的分析文章内容,最后概括中心思想,完成阅读教学之后,围绕阅读内容,进行课堂习题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性的位置,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只有讲授法和练习法,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缺乏创造性,使得课堂教学始终处于较为沉闷的氛围中。

1.2 考试痕迹过于明显,过度依赖参考答案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学校、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方向,于是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以考试为重点,教授学生相应的答题技巧,而对于阅读素养的培养,却很少涉及。“在解答时,先看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可以有效的提高答题效率”,这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惯用的答题策略,且不谈这种答题策略的正确概率,就教学的方向来看,带有明显的功利性,阅读的目的就是答题,答题的目的就是提高语文成绩,这种教学理念完全违背于新课标的要求。为了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学生会过度的依赖参考答案,一些学生拿到阅读内容时,刚看完一遍文章,就匆忙的答题,一遇到阻碍时,就查看参考答案,根据参考答案来理解问题,这种答题方式,尽管保证了正确率,可丢掉了独力思考的能力。

1.3 课前预期流于形式,只读不记降低了预习效率

在语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通常会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预习找到问题,然后尝试性的解决问题,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就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预习本身是一项重要的作用,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课前预习都流于形式,只读不记,降低了预习效率。他们在课前预习时,不会用笔来标注文章的重点句子,划出含有修辞方法的短语与句子,更不会写出文章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他们只会用眼睛看,在心里读,“不动口,也不动手”,无法找出问题,让预习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2 新课标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 更新理念,勤于反思

小学语文阅读时教师要主动的更新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学的重点由提高学习成绩转换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外,教师之间要相互交流与学习,彼此分享学习心得和教育经验。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勤于反思,在课堂教学之后,认真的思考自己在阅读教学中是否存在问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改进的策略又是什么,只有虚心的向别人请教,主动的发现自己的问题,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可以让自己成长,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2.2 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实现快乐阅读

要想让学生主动的阅读,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感兴趣,这样他们才能读的快乐,读的有感悟。为了实现快乐阅读,教师就要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用特别的情境打动学生。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梅蘭芳》时,就需要教师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梅兰芳这个人物感兴趣,然后开始阅读文章。教师通过鲜明的事例,营造出梅兰芳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对梅兰芳充满敬佩之情,自然会主动的阅读《梅兰芳》,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

2.3 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养成写读后感的好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培养学生形成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为了在阅读时更有效率,教师要求学生在书中做批注,当读到文章的精彩部分,认为其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出色,就可以用波浪线将细节描写的内容划起来,然后在旁边写明划线的原因,写清楚细节描写好在哪里;当读到图书的某个部分,产生灵感,一定要第一时间把灵感的内容记录在旁边,因为这些灵感转瞬即逝,遗漏掉,就很难再次找回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还要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好习惯,读后感是阅读后的心得体会,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对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一石三鸟”的教学效果。

2.4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灵活的安排课外阅读内容

新课标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从高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的安排课外阅读内容,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 总结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之上,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入认知程度和兴趣特点,灵活的安排阅读任务,科学的进行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分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邱晶晶.教师.2016(09).

[2] 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阅读应有的期待[J].李艳玲.华夏教师.2018(11).

[3]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张志举.学周刊.2019(19).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小学高年级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