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阅读

2019-09-10 07:22郭志宏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诗歌语言语文

郭志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真实记载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显示了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审美情趣。因此,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

一、体会意境美

诗歌意境美是鉴赏的重难点,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要想尽快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形成诗歌鉴赏意识,提高鉴赏能力,必须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的载体,硕士论文代写,而诗歌又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要在短小的篇幅内表现丰富的内容,诗歌的语言必须凝练生动;要创造传达出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诗词语言必须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古典诗词中的许多佳作名句流传千古,其艺术魅力久盛不衰固然有内容、技巧乃至风格等因素,但都必先得力于语言的表现。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1)品读诗歌语言的画面美中国诗歌讲究“立象”,“象”即客观事物,“意”即主观情感,意思是诗人的情意要熔铸在形象中,不要特别的说出来。例如:要抒发满腹愁思,就寄托在:“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画面氛围中。

(2)品读诗歌语言的动态美中国古代诗人特别强调用炼字、炼句来增强诗句的动感。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人格化的“闹”字,意态传神,动感十足。

(3)品读诗歌语言的色彩美诗歌的语言不仅要表现出形象和动态美,还要表现出物象的色彩。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李商隐《菊》詩“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在句中交错、编织色彩来展示和渲 染絢丽多彩的审美境界。

(4)品读诗歌语言的立体美诗歌语言的形象美还表现画面立体空间的拓展上。例如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上有暖日春山,下有花草沙滩,远有飞燕子,近有睡鸳鸯,高低富有变化,前后错落有致,形成了辽远深邃的空间立体美感。又如王维的“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一样具有气势雄浑的空间立体美。

三、培养学生综合鉴赏能力

(1)要多读这里的“多”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于每一首诗都要“多”读几遍,二是读诗的数量要“多”。古代学者朱熹云:“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带解脱,自晓其义也。”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逐渐形成较强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尽量多地去寻找相同背景、相同题材、相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把视野由课本延伸到课外。

(2)要多思每个作家的风格都是比较固定的,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委婉含蓄,陶渊明的恬淡自然等。掌握了这些诗歌鉴赏方面的文学常识,就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了前提条件,而这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更需要学生在鉴赏诗歌时能积极开动大脑,把它们和诗歌本身联系起来考虑。

(3)要多写这里的“写”是指模仿鉴赏辞典的模式简单地写诗歌鉴赏性的文字。朗读、鉴赏只是一种活动,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我们诗歌教学的目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尝试着写诗歌鉴赏性的文章。老师可以给学生挑选鉴赏辞典上的典范性的文章来读,教给他们一些写作鉴赏文章的思路方法,指导学生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于学生的鉴赏作品,老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诗歌鉴赏投入更多的热情。

总之,诗歌阅读课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提高对美的鉴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生语文教育首先应该是审美的教育,语文的本质是审美,语文最根本价值是审美价值,语文所有功能的发挥都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审美价值既能培养德行,也增进智力,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修养,这也是高中生语文教育的目的。通过对语文课诗歌的审美感悟,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培养和发展,审美情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趣味。

猜你喜欢
诗歌语言语文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我的语文书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