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07:22陈庚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应用初中历史

陈庚

摘要:文章以“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为例,介绍了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案导学;教学应用

自第八次全国大规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静宁县在学习借鉴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学案导学为基础的“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上好历史课就等于学生好好听讲”的状况,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教学新模式。

导学案既是学生学习的学案,又是教师授课的教案,对初中历史教学非常有帮助,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入示标

课前导人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自然、简洁的课前导人能够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来。导入要干练,不能拖泥带水,方式要灵活多样,既可以温故知新,又可以由典型例题引入,甚至图片、实物、歌曲、视频、时事热点问题等,要紧扣课堂所学,直击要害。示标就是教师利用小黑板或PPT等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必须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情实际来制定,要简单、具体、明了,可测可检,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到底要完成什么任务,掌握哪些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提升哪种能力素养。例如,在教学“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时,笔者确定三条简单的学习目标:(1)能说出西晋建立、统一全国的基本史实;(2)能用唯物史观,全面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3)能结合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说出内迁少数民族的路线及方位。

二、自学质疑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阅读文本和相关史料,并明确提出学法指导,从“学什么”“怎么学”“多长时间”“达到什么程度”等方面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在教材上勾画重、难点知识,一边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督导检查,及时掌握学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定展示点拨环节中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进行二次备课。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断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提出需要教师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是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是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此环节可有可无,也可以贯穿整节课。教师要巡回指导,防止小组在讨论重点时进入误区;防止冷场,指导合作技巧,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加强协调,互帮互助,共同进退,优等生要主动让出话语权,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使其自主、自愿加入小组合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展示点拨

这个环节就是当堂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间竞争展讲展演,可以板演、讲解、书写、画图、表演,凡是能让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展示的就让学生展示,教师不包揽,一定需要教师讲解的问题,教师要讲透彻、讲明白。例如,在教学“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时,笔者设计了“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血腥屠杀30多万人中国人,犯下了滔天罪行。时代需要和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我们又应该怎样做?谈谈你的看法。”这一问题,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踊跃发言,并且说出来的想法符合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达到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

五、训练拓展

此环节在自学、交流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师要精选、精编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题,既要检测学生当堂学习的情况,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对于当堂检测达标的练习题,只需要学生在小组内解决,教师不再逐一讲解;对于一些拓展训練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师要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与归纳。例如,在教学“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时,笔者设计如下拓展训练题:(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容并蓄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 (3)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史实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训练,既回顾了中国古代史上中外友好交往的重要史实,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六、小结反思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一节课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小结往往是由教师单独完成,学生只是简单听听而已。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说,课堂小结应该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既可以书面小结、口头交流、画知识结构示意图或思维导图,又可以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困惑。教师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给予适当补充,升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改变过去重知识、教教材的做法和弊端,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基本素养。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这一关键问题,牢固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育人理念,灵活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并进行思维碰撞,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真正使导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载体。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初中历史案例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 (52).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教学应用初中历史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之我见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