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9-09-10 07:22王丕祥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设策略问题情境高中物理

王丕祥

摘要: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使教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易于接受。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物理知识更加直观,还能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在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往往强调的是以知识点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手段,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及发展创新思维的机会。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能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下面,笔者就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探讨。

一、立足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连续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并不断对其进行拓展与深化,从而设计出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需要适当提高才能得以解决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学习知识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很多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可以用动能定理解决的问题还要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答?为此,笔者特意设计了以下问题情境:在一根绳子的两端分别系上质量为1 kg和2 kg的物体,将其悬挂在定滑轮两侧,由静止状态开始,滑动1m后其速度是多少?在不借助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学生依靠动能定理或牛顿运动定律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很难理解问题解决的具体过程。这时,笔者再引导学生从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角度出发,根据机械能守恒思路,便可以更快、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更多的问题,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地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发展思维。对于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来说,虽然在课堂教学中也向学生提出问题,但是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课堂提问不在于量,主要在于问题能否满足课堂教学需求。例如,在教学“超重和失重”时,如果以复习作为切人点,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学生就能及时回答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容。通过反思,笔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于是,笔者换了一种提问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拿出一个弹簧秤,并在上面悬挂了一个5牛顿的钩码,让学生认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然后说出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紧接着,笔者又让学生观察当弹簧被加速提起时,这时候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并将弹簧示数同重力大小进行比较,从而引入超重的概念。然后,笔者让一名学生站在磅秤上迅速下蹲,同时让没有参与实验的学生认真观察磅秤上的示数,并引导学生与静止时磅秤的示数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方式,引出失重的概念,并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激发学生思考,并积极尝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来分析问题。

三、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该尝试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学生了解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此在学习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时,就会有学生提出:拔河比赛中,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那么就应该不分胜负,但实际上有一方必然会获胜,这是否与牛顿第三定律相违背?决定胜负的因素是什么?于是,笔者让班级中一个高大、壮实的男生和一个文静、瘦弱的女生现场进行一场拔河比赛,不过男生要穿上溜冰鞋,试问谁能赢?有的学生说男生,有的学生说女生,笔者充分利用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紧扣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要想提高課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渐靠近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目标指向性,如概念理解、公式应用、解题分析等,让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构建并完善物理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时,笔者通过演示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将绳子的一端系在小车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系在重物上,并将重物放开;将一条毛巾铺在桌面上,小车由斜面下滑,最后在毛巾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要求学生分析这两个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动能变化。学生相互讨论得出,在第一个实验中,小车的动能变大,拉力做正功;在第二个实验中,小车的动能变小,阻力做负功。这个时候,笔者提出问题:做功改变物体的动能,那么外力做功多少和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物理兴趣,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都有帮助,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从而使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胜,浅谈高中物理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2).

[2]王玮,新课标下高中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6(13).

[3]宋伟,高中物理教学中针对前概念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J].求学,2017 (07X).

[4]代敬,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下),2010(2).

猜你喜欢
创设策略问题情境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