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作教学中渗透概括训练的几点尝试

2019-09-12 00:29蒙艳红
考试周刊 2019年56期
关键词:概括能力习作教学语文

摘 要:概括能力是一种较高级别的思维能力,除了阅读的教学是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外,在习作教学时也能渗透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概括训练与习作指导相结合,既有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习作水平的提高。上学期我就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现说说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关键词:习作教学;概括能力;语文

一、 概括事件,确定选材

写什么,常常是学生习作时面对的难题。习作前有效地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打开思路,巧妙选材,合理构思,是学生完成好习作的第一步。生活中发生了那么多事情,选哪件事来写呢?教学时可以用概括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确定选材。学生提取生活中的事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用关键词概括事例中人物品质,概括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归纳,把可以写的内容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类,这样学生的思路得以拓宽,写作对象更明确,写作目的更清晰,同时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以习作《难忘的“第一次”》填表法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教学初始先让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第一次”,此环节立足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而后让学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第一次”有哪些,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然后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学生的生活被唤醒,丰富的生活场景在脑海里浮现,学生要对自己生活中事件进行提炼、比较、梳理、选择,找出典型的事件,同时还要学着抓住事件的要点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填写“给自己的启示”的过程就是在提炼概括事件的中心思想。在多次对事件的概括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选材的内容和目的。接下来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每个同学们的发言都将触发新的思考,选材的思路被拓宽。这时教师帮助学生把发言内容进行梳理,按事情的类别进行归纳,带着学生再次进行概括训练。事情可能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如:家里、学校、街上、公园,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上学时,课堂上,吃饭时,游戏时……从时间、地点进行归类;也可以从事件的性质进行归类,有些第一次是成功的、充满喜悦的,而有些第一次是失败的,收获的是教训,有些第一次是勇敢的尝试,有些第一次却是犹豫胆怯的。通过归类,引导学生从他人的选材中得到启发,更优化自己的选材,确定写作内容。

二、 梳理结构,理清文路

在语文学习中,使语言概括化和让文字具体化是正好相反的思维过程。习作时要想把文章写得有条理,结构清晰,在学生习作前,就要教学概括梳理自己的文章结构,列提纲。通过使用概括方法,如“题目扩展法”“六要素串联法”“段意合并法”“绘制思维导图法”……训练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梳理文章结构,分清段落、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自己的行文思路进行梳理,既为有序表达铺路,又能提升概括能力。

再以《难忘的“第一次”》为例,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概括习作的内容框架。教学时,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做,先找一个核心词,或一个中心句作为构图的核心。如“第一次骑车,让我变勇敢”“第一次参加比赛让我获得前进的动力”等;二是找到事情所包含的几个方面内容,用几个关键词作为习作展开的分支,如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启示”等,三是继续分支,哪里需要细节描写,哪里重点写心理活动,哪里写启示。(以“第一次钓鱼”为例)如图:

第一次钓鱼耐心与坚持

开头导入(时间、地点、起因)

经过(具体)

因为急,没收获(心理活动)

父亲教育要有耐心(对话)

漫长的等待钓到鱼

结果及启示学习、成功也要这样

结尾(名言)

三、 总结写法,帮助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的教学往往散点似的分散在每个单篇课文里,到了真正习作时,学生常常不能学以致用。在习作教学时,针对单元习作要求,回顾课文的精彩片段,关注例文的写法技巧,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写作方法,从而获得写作的规律和技巧,既指导了习作,又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语文S版教材五上第四单元的习作为例,写一件关于诚信的事。诚信是一种心理品质,当为了信守承诺遇到困难时,人常会有复杂的内心活动。在教学时,可以回顾整单元课文《酿》《十年后的礼物》《月下桨声》《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引导学生回顾文中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片段,把文章中有共性的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片段,归纳总结写心理活动的不同角度:可以假设事情正反两方面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写守信与困难之间的矛盾,可以写预想与现实之间内心的怀疑,可以写联想内心对诚信的认识……总结了方法,学生习作时就容易了。

再如,习作教学时教师常常喜欢使用例文,但如果只是读一遍,蜻蜓点水,教学效果未必佳。如果教师能带着学生从文章中梳理归纳具体的方法,学生的收益会更大。如可以展示不同的文章的开头,让学生评析后再归纳文章开头的多种方法:用环境描写开头,衬托人物心情;开门见山,交代事情背景;引用古今名言,直接點明中心;使用排比,增强语势;制造悬念,提出猜想……

明晰了方法,学生就能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写别的文章时迁移运用,也能得心应手写出好文章。

总之,习作教学与概括训练相结合,既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们在教学时可以不断实践、尝试,获得新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吴道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透视和反思[J].当代教研论丛,2018(5).

[2]叶永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作者简介:蒙艳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市将军桥小学。

猜你喜欢
概括能力习作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记叙文的概括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