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il及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9-09-16 06:46张粉娟王学春李传伟董兵卫何会女张渭波代晓强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组织学浸润性上皮

张粉娟,王学春,李传伟,董兵卫,何会女,张渭波,代晓强

1.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咸阳712000);2.泰山医学院(泰安 271000);

3.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咸阳 712000)

乳腺癌(Mammary cancer)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病因,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属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0万女性发生乳腺癌,死于乳腺癌的女性占1/3,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并且与年龄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多发于40~60岁之间的女性。早发现乳腺癌,并且实施早期治疗,无疑是乳腺癌防治的最新发展方向。

目前,乳腺癌患者已经趋于年轻化[1]。E-钙黏素 (E-cadherin)是近年来研究的较多的一类肿瘤抑制因子,属于钙离子所依赖细胞粘附素家族中主要成员之一,是一类单拱桥的跨膜蛋白,大部分分布于胞浆区,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中,是乳腺癌的诊断标志。Snail是目前研究乳腺癌转移及复发的重要调控因子。由于Snail可通过上调波形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和 Rho 蛋白表达或下调钙粘附蛋白E表达等途径导致肿瘤上皮间质化并促进肿瘤转移的发生,因而 Snail 高表达往往意味着肿瘤转移风险较大,且患者预后不良。Snail可以在E-cadherin缺失的肿瘤组织中表达,这就表明Snail可以作为肿瘤发生、进展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在组织中发现上皮-钙粘素(E-cadherin)与转录因子Snail的异常表达,可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所以,本研究拟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Snail及E-cadherin的表达,分析Snail及E-cadheri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进行早期准确诊断、干预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样本分组 将我院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并且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在手术之前均未经过任何放、化疗及乳腺癌的相关治疗。55例患者年龄为23~61岁,平均年龄为42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6±1.4)年。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及试剂 对所有患者复习原病理诊断资料,找出病理蜡块组织,重新切片,每例切片4张,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根据Elston和Ellis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法[2-3]进行半定量评测分级。根据国际抗癌联盟和美国癌症联合会合作制定的第7版肿瘤TNM分期[4]对乳腺癌进行分期。组织学分类按照2003年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5]进行分类。免疫组化采用SP法,所有试剂来自迈新生物公司和上海达克生物公司。

3 实验评判结果及统计学方法

3.1 实验评判结果:患者间E-cadherin及Snail的表达各不相同,E-cadherin 表达的阳性物质定位于细胞间连接和细胞膜处,以细胞膜着色为主。其中阳性肿瘤细胞数>90%为(),50%~90%为(),10%~50%为(+),<10%为(-),E-cadherin表达(+、-)均表示阴性表达,E-cadherin表达(、)均表示阳性表达[6]。Snail主要表达于细胞核/浆,按染色强度的深浅分为:棕褐色3分,棕黄色2分,淡黄色1分,无着色,0分。按着色细胞百分比分为:一个视野内着色细胞>76%为4分,51%~75%为3分,11%~50%为2分,1%~10%为1分,阴性0分。两项得分相乘,满3分为(+),4分为(),5分以上为()。(-、+)为Snail阴性表达,(、)为Snail阳性表达[7]。

3.2 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χ2),等级数据应用秩和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E-cadherin及Snail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性

1.1 E-cadherin及Snail表达情况:E-cadherin在实验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8.18%(32/55),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98.18%(5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1~4)。Snail在实验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7.27%(48/55),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12.73%(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5~8)。

1.2 E-cadherin及Snail的相关性:由癌旁组织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的阳性表达降低,而Snail的阳性表达增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E-cadherin,因此E-cadherin和Snail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0.341,P<0.01)。见表1。

表1 E-cadherin及Snail在对照组及实验组中的表达

2 E-cadherin和Snail分别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1 E-cadherin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E-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是否绝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ER无关联(P>0.05),与患者年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HER-2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

2.2 Snail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nail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无关联(P>0.05),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ER、HER-2相关,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2 E-cadherin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临床病理特征分组 E-cadherin[例(%)]-级、+级级、级(%) χ2值P值年龄(岁)大于35岁 2(3.64)14(25.45) 7.9710.005小于35岁 21(38.18)18(32.73)月经情况绝经前 12(21.82)19(34.55) 0.2820.595绝经后 11(20.00)13(23.64)乳腺癌肿瘤大小(cm)小于5 9(16.36)18(32.73) 1.5690.210大于5 14(25.45)14(25.45)组织学分级I级 8(14.55)2(3.64) 9.4940.009II级 12(21.82)17(30.91)III级 3(5.45)13(23.64)ER— 7(12.73)10(18.18) 0.8410.840+ 11(20.00)17(30.91) 3(5.45)4(7.27) 2(3.64)1(1.82)HER-2阳性 2(3.64)15(25.47) 9.1340.001阴性 21(38.18)17(32.73)

表3 Snail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讨 论

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为一种多因素所造成的分阶段过程。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超过80%的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在上皮源性的肿瘤中可以看到细胞间粘附和细胞极性的缺失。如用免疫组化法对头颈部肿瘤进行研究,结果会发现这些肿瘤组织中存在E-cadherin的表达减少,甚至缺失[8]。

E-cadherin是上皮细胞表面最重要的细胞间粘附分子之一,是典型的上皮性肿瘤的形成和浸润转移的抑制基因。E-cadherin介导的细胞粘附功能的缺失与所有上皮源性肿瘤细胞的分化、侵袭邻近组织和远处转移的过程有关,而且可能在肿瘤的早期发生发展阶段中产生重要的作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9-10]可以减弱E-cadherin的细胞间的黏附,并且增加细胞的运动性,使细胞侵入周围组织。E-cadherin与乳腺癌诸多生物学标记因子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11],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2]。

Rakha EA等利用免疫组化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了E-cadherin在1665例乳腺侵袭性非小叶癌患者的表达水平,并且长期临床随访[13]。单因素分析显示,E-cadherin的表达与肿块体积大、组织学分级等不良预后因素有关系,与雌激素受体表达阴性和远处是否转移存在关系[14]。这个观点在本次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

Snail已经被证明抑制E-cadherin的表达,在进展过程中触发EMT的发生,并且认为对Snail直接作用的靶基因是E-cadherin。Blanco等[15]分析了乳腺导管癌中的E-cadherin失活的不同机制,从而提出了Snail在人原位癌中的表达。EMT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远处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成为肿瘤研究中的一个热点[16]。EMT的中心环节是细胞运动能力和细胞间连接的崩解,其最重要的标志是上皮性标志物E-cadherin的丢失[17]。有研究表明,在上皮细胞去分化中,E-cadherin表达往往下降,而这种下降受转录水平的调控[18],E-cadherin在EMT的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细胞的粘附和信号的转导。Snail可能通过抑制E-cadherin的表达诱发EMT[19],从而使上皮间连接破坏,导致癌细胞间黏附松散,容易脱离原发灶而发生侵袭转移。复习相关文献,可知Snail高度表达于乳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宫颈癌[20]中。本文研究可提示Snail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是升高的,E-cadherin 的表达是降低的,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且二者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HER-2的表达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Snail 及E-cadherin 的高表达是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进展以及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Snail 及E-cadherin 的有效检测,对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转移与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组织学浸润性上皮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观察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结直肠黏膜下浸润性腺癌活检病理特征分析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